2025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埔区宏福苑的冲天大火,拉开了一场城市安全悲剧的序幕。小区多栋楼房外墙竹制施工棚架燃烧的烈焰,在干燥东北风的助推下成了“助燃天梯”,从楼底直达楼顶的超大火舌吞噬了整栋楼宇,在风力的助威下,火情很快蔓延至小区7栋住宅楼,霎时间整个小区一片火海,风声、火声、消防车声、人的呼喊声响成一片,触发香港罕见的五级火警。

截至11月27日6时30分,这场火灾已造成44人遇难,其中包括一名殉职的消防员,另有279人曾失联,超700名居民失去家园……
这场灾难不仅是香港近年来最惨痛的消防安全事故,更将沿用数十年的竹制脚手架推向舆论风暴中心,让公众发出灵魂拷问:为何高度发达的香港,仍在依赖被内地淘汰的竹制脚手架?
复盘这场火灾,可见竹制脚手架并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串联起“火势失控-救援受阻-伤亡扩大”的关键链条。从灾难发生的每一个环节来看,其易燃特性与违规使用,直接将普通施工隐患升级为致命危机。

首先,竹材本身的易燃属性为火灾埋下先天隐患。大家都知道竹子是很容易点燃的,而且烧起来的火焰很旺盛,竹节燃烧噼啪作响时还会释放大量火星与有毒气体,这对火情控制和人身健康都很不利。

香港建筑业有着使用竹脚手架的传统。但宏福苑施工时,竹脚手架未按《香港建筑施工安全规范》要求涂刷阻燃等级B1级的防火涂料,相当于让整栋楼的“外围骨架”暴露在大量易燃物的威胁之下。
更致命的是,包裹竹架的尼龙绿色防风网、外墙保温层使用的聚苯乙烯泡沫(燃点仅240℃),与竹材形成“三重易燃组合”——当电线短路(初步推测起火原因之一)或工人抽烟、烧焊产生的高温火屑(温度超千摄氏度)接触到竹架时,火势瞬间呈“立体燃烧”态势,火星如雨点般坠落,引燃下层阳台并飘向相邻楼宇,最终形成“一栋起火、全苑遭殃”的恐怖局面。

其次,竹脚手架的燃烧特性直接阻碍救援进程。火灾发生后,香港消防处最初派出“四红一白”标准编队,但竹架燃烧产生的浓烟在脚手架与墙体间积聚,不仅让被困居民呼吸困难,也使消防员难以靠近火场。加之宏福苑为1983年建成的老旧楼宇,38%的消防栓存在水压不足问题,消防员不得不从地面铺设百米长水带至高层。

而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仅40米,面对近百米高的31层楼宇,根本无法压制上层火势。殉职消防员何伟豪正是在浓烟弥漫的地下空间搜救时失联,被发现时面部已留有烧伤痕迹——竹脚手架燃烧形成的“烟墙”,让人在靠近时难以呼吸,也成了救援人员与生命之间的一道鸿沟。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隐患并非个案。香港消防处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共发生127起涉及棚架的火灾,较2019年增长68%,其中82%集中在1980年代前建成的旧楼;屋宇署报告更指出,全港1980年代建成的公屋中,38%存在消防系统老化问题,大埔区老化率高达42%。
根据媒体的报道,宏福苑其实曾经在2024年10月举行过火警演习,但当时应该没有考虑到竹子脚手架防火、消防栓水压等核心问题,终让“演习”沦为“实战”前的无力预演。

面对竹脚手架的安全隐患,香港并非毫无察觉。事实上,内地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逐步淘汰竹脚手架,推广钢管扣件式、碗扣式等金属脚手架,欧美国家更要求脚手架采用高强度钢材并做防火处理。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却由于某些原因长期依赖竹制脚手架,让人难以理解,但详细审理,会发现其背后是成本、效率与传统构成的“三重现实枷锁”。

成本优势是竹脚手架最核心的“生存土壤”。在香港寸土寸金、人工昂贵的环境中,竹材的经济性几乎无可替代。有数据显示竹材单价仅为钢管的1/5,一套竹脚手架的成本价远低于金属脚手架。而且竹材轻便,搭建脚手架时容易操作,也容易运输,还可以露天堆放,通常无需支付昂贵的仓库租金,使用破旧后还可直接焚烧处理,进一步降低后续成本。施工方如何会不喜欢呢?

而金属脚手架不仅钢管采购成本高,还需定期维护防锈,使用后需拆解、存储,对小型施工企业而言,这笔成本也就足以影响项目利润了。
有建筑工程师透露称,在香港外墙维修项目中,使用竹脚手架可使材料与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在利润驱动下,不少开发商选择“妥协安全”。
施工效率与人力结构固化,让竹脚手架难以替代。香港建筑业长期面临用工荒,而搭建竹脚手架的主力是掌握传统技艺的老工人,他们凭借多年经验,半天就能搭建出大面积架子,且能根据弧形、尖角等复杂建筑轮廓灵活切割、绑扎。

反观金属脚手架,需标准化安装,对工人技术要求更高,而香港年轻工人普遍不愿从事建筑行业,导致金属脚手架搭建技术推广缓慢。

更关键的是,竹脚手架的修改调整更便捷——在工期紧张的维修项目中,使用竹脚手架可缩短近1/3施工时间,这对需尽快恢复居民生活的旧楼维修而言,有时甚至成了“不得不选”的理由。
环境适应性与行业利益捆绑,进一步巩固竹脚手架的地位。香港靠海的地理环境,让金属脚手架面临天然劣势:高湿度导致钢材易腐蚀生锈,维护成本每年递增;夏季高温时,金属表面温度可达60℃以上,工人作业时易烫伤,而竹材导热性差,能改善作业条件。

此外,香港竹协会长期以“环保”名义推广竹脚手架,声称其为“可再生资源”,这一说法不仅影响政府政策倾向,更形成了从竹材采购、搭设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据业内人士透露,香港竹协会背后关联着多家竹材供应商与施工企业,若全面淘汰竹脚手架,将直接影响数千人的就业与生计,这也使得政策制定者在“安全”与“民生”之间陷入两难。
宏福苑出现的五级重大火灾,也是对城市安全标准的深刻拷问:当传统与安全冲突,当成本与生命对立,建筑施工和楼房维护该如何抉择?香港的困境,本质上是“路径依赖”与“安全升级”的博弈,而破局的关键,在于打破“三重枷锁”,让安全标准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这场火灾的警示提醒香港,亟需对“高危楼宇+违规施工”进行全面排查。目前香港约有2000栋1980年代建成的高层住宅,近七成外墙设施未做系统性防火更新,这些楼宇若同时存在竹脚手架施工,难免还会发生火灾。所以需立即启动专项检查,对正在使用竹脚手架的项目,强制要求涂刷防火涂料、保持与墙体1米以上安全间隙(宏福苑事发时间隙仅0.5米,形成“烟囱效应”),同时严禁在脚手架周边堆放易燃杂物、违规作业。
对消防系统老化的旧楼,应优先纳入改造计划,更换水压不足的消防栓,增设高层灭火设施,避免“救援无力”的悲剧重演。

香港建筑业不应以“成本高、产业链复杂”为由回避改革,而是可借鉴内地“分阶段转型”的经验:先在高层建筑、密集居民区禁用竹脚手架,推广阻燃型金属脚手架;同时研发竹-钢复合脚手架等过渡方案,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做好这些细节,城市环境安全才有保障。
消息来源:《上游新闻》11月27日报道《大埔火灾已致44人遇难 香港为何还在用竹脚手架?》
香港保安局称大埔火灾“不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什么情况?是人为纵火吗?
香港大埔重大火灾连烧7栋大楼,竹子脚手架致火势难以控制!起火原因曝光
枭龙迎来首个“回头客”!迪拜航展上购买20架枭龙战机的“神秘买家”正是尼日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