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17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独家揭露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俄乌冲突的紧张气氛——乌克兰情报机构策划的暗杀行动,针对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这场暗杀行动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精准挫败。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三天前FSB曾低调宣布他们成功挫败了一起针对俄高官的恐怖袭击,只是当时并未公开目标的具体身份。如今,当这两条消息拼接在一起,原来乌克兰策划的这一场精心设计的斩首行动便浮出了水面。暗杀计划的细节令人震惊,充满了精密的算计。行动时间被选在了绍伊古母亲的忌日,地点则锁定在莫斯科的特罗耶库罗夫斯科耶公墓,凶器看似平凡,是一个陶瓷花瓶,但却经过巧妙改造:花瓶内部被掏空,填充了塑性炸药和遥控引爆装置,甚至藏有微型摄像头和信号模块。按照乌方的设想,他们将花瓶伪装成祭品,放置在墓碑前,然后通过摄像头确认绍伊古是否出现在现场。基辅方面只需远程操作引爆装置,暗杀便可完成。幸运的是,FSB的反间谍网络已经有所察觉,在截获加密通信后,顺藤摸瓜,最终不仅提前查获了炸弹装置,还在涉案人员返程时将其一网打尽,三名执行者全部落网。



对于泽连斯基政府来说,除掉绍伊古几乎是一石三鸟的美梦:不仅可以打乱俄罗斯军队的指挥链和补给线,削弱俄高层的凝聚力,还能借此向西方请求更多军援。然而,这个美梦背后,正是乌克兰在正面战场上的彻底颓势。俄军的夏季攻势使其成功占领了近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红军城等关键据点也被围困,乌军的反攻力量薄弱,西方的援助也断断续续,美国承诺的武器迟迟不到位。面对兵力和装备的双重短缺,基辅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斩首战术试图改变战局。这场未遂的暗杀行动,实际上是乌克兰斩首战术不断升级的缩影。从去年10月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遇袭受伤,到今年9月乌克兰特工伪装成老太太用藏有炸弹的拐杖偷袭俄防长座驾,暗杀目标从俄军中将提升到安全会议秘书,手段也从街头伏击变为精心设计的暗算,显示出基辅急于通过这种方式打破僵局的心态。 然而,乌克兰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报复决心。就在暗杀计划曝光后的两天,即11月19日,俄军就使用高精度导弹和无人机对基辅和哈尔科夫的乌克兰情报机构和军火库进行了精准打击,爆炸声是最直接的回应。随着冬季的到来,俄军在能源打击和地面推进上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基辅依赖这种投机取巧的战术,非但无法改变战局,反而可能把自己拖入更深的泥潭。虽然绍伊古这次侥幸逃脱,但这场事件无疑向俄乌双方发出了警告。冲突的红线正在被不断触碰,用暗杀高官来改变战局,本质上不过是饮鸩止渴。对于那些仍在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或许也该三思——过度煽风点火,只会将自己卷入更大的冲突漩涡。战场的胜负从来不取决于暗杀名单,泽连斯基与其将精力投入到这些阴谋诡计中,不如早日认清现实,避免更多无辜的乌克兰人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