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通过官方渠道披露《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将这起涉案金额近200万元、牵涉两家医院33名医生的医药腐败案件公之于众。该案揭开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长期存在的价格虚高、利益输送等灰色地带问题,为整个医药行业敲响合规经营的警钟。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黄某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某云受医药代理商雷某根指使,在负责某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医院销售工作期间,以药品销售额8%—15%的比例向医生支付回扣,累计行贿金额达192.63万元。黄某云最终因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以罚金五万元,其违法所得25万元也被依法追缴。
国家医保局在披露案件时明确指出,医药购销行贿本质上是通过给予不正当利益买断处方权,干扰正常诊疗秩序,使得医药产品销售从实际临床价值转向高返点和高回扣。司法机关已经对行贿案件作出处罚,但案件暴露出的价格虚高空间依旧存在,如不加以处置,虚高价格将持续侵害患者和医保基金合法权益。
这起医药代表商业贿赂案件的公开曝光,标志着医药反腐已从传统化药领域延伸至中药细分赛道,形成全行业、全链条的监管覆盖态势。
192万元回扣背后的“灰色操作链”
这起看似普通的医药行贿案件,实则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医药销售利益输送链条,其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据国家医保局转载的法院判决书内容,黄某云的行贿行为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基于明确利益分成约定的商业操作。
2018年12月,黄某云受雷某根聘请,正式负责江西某医药有限公司一款中药配方颗粒在高安市人民医院的销售推广工作。为快速打开市场、提升产品销量,雷某根直接授意黄某云采取“回扣激励”策略,向该院各科室医生承诺按开药金额的10%—15%支付好处费。
在具体操作中,黄某云建立了一套隐秘且固定的回扣支付机制,以此规避监管形成利益闭环。截至案件案发,该中药配方颗粒在高安市人民医院的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黄某云向15名医生支付的回扣总额达163.63万元。
随着业务拓展,黄某云的行贿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高安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4月起,他开始负责该中药配方颗粒在这家医院的推广,将回扣比例调整为8%,针对内科、中医科等重点科室医生实施精准利益输送。
经核查确认,在此期间黄某云累计向该院3名医生行贿29万元,使得该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该院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近三成份额。
“这条利益链上,医药企业通过虚高定价预留回扣空间,代理商策划行贿方案,医药代表执行利益输送,医生为回扣偏离诊疗规范,最终所有成本都转嫁到患者和医保基金身上。”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黄某云案的典型性在于,它完整暴露了中药配方颗粒从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带金销售”全流程漏洞。
为何中药配方颗粒会成为“带金销售”的重灾区?一位不具名的医药销售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相较于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型中药制剂,此前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管控体系尚未完善,不同企业的产品定价差异可达3—5倍,这就为企业预留了充足的“操作空间”。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合规重塑
黄某云案的公开与判决,并非孤立的医药反腐行动,或将是国家医保局联合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开展医药领域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
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监管规范,国家层面已建立明确的制度框架。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正式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施品种备案管理,明确生产企业需具备完整生产能力并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医保中药配方颗粒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建立全国统一的编码标准,为价格监管、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奠定基础。
地方层面的集中采购推进也在持续深化。作为京津冀“3+N”联盟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最新接续动作,2025年11月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正式发布通知,启动新一轮中药配方颗粒带量联动接续采购工作。此次采购是对2024年联盟集采的深化延续——2024年该联盟已完成200种中药配方颗粒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达69%,而新一轮采购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据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官方文件,此次接续集采采用“带量联动、双向选择”模式,核心要求企业报价不得高于全国同品种最低中选价,通过“以量换价”持续挤压价格虚高空间。目前相关采购需求填报工作已在11月启动,报价环节将于12月开展。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医保反腐带来的实惠已初步显现。据高安市医保部门初步统计(数据为案件曝光后一个月的阶段性反馈),该案引发的整改行动推进后,两家涉案医院的中药配方颗粒平均价格下降19%,医保基金月均支出减少23万元。
肖肖认为,“带金销售”不仅侵害患者利益,更会透支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生态的重塑,中药产业才能真正回归“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正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医保局已于2020年建立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法院判决、有关部门查处的医药购销行贿、带金销售等问题突出的企业开展失信评级,并采取限制挂网、配送等约束措施。
对于这起商业贿赂案件涉及的医药企业将会面临什么惩戒,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医保局依规做好失信评级,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失信行为,采取相关约束措施,更好维护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