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8日,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VOX播客节目中的一番话,让华盛顿的对华战略圈炸开了锅。这位被视作“中国未来20年头号对手”的战略家,当着全美听众的面戳破了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底:“面对中国时,他遇强则弱,已经被中方精准拿捏。”
这番言论瞬间引发两极讨论,有人说沙利文在搞党派攻击,有人觉得他在替中国说话。可无论政治滤镜多厚,都绕不开一个事实——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被近半年的中美贸易博弈反复验证的结论。4月初特朗普刚宣布“对等关税”时何等嚣张,单独把中国排除在关税暂停名单外,不到一周就将对华商品关税加至145%,创下历史纪录。那时他逢人就吹“搞定中国易如反掌”,结果转头就被中方的反制组合拳打懵。

编辑
中国的反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对等关税跟进只是开胃菜,中重稀土出口管控、美国企业“不可靠实体清单”接踵而至。稀土这张牌直接打在美方七寸上,要知道全球80%以上的稀土供应链掌握在中国手中,而这种材料是美国F-35战斗机、宙斯盾舰雷达乃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核心原料。这边特朗普刚喊完“芯片封锁让中国屈服”,那边美国军工企业就开始急着给白宫递报告,生怕生产线因缺料停摆。
5月12日的日内瓦谈判成了转折点,中美达成互降115%关税的框架协议。要知道当时不少国家还在为降一两个点关税对美卑躬屈膝,中国却用硬气换来了对等尊重。沙利文在节目里点出了关键:“从那时起,中国就摸清了特朗普的软肋——强硬反制面前,他总会先妥协。”10月中方升级稀土管控后,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彻底暴露心虚,除了喊出“加征100%关税”的空洞威胁,再也拿不出新招,反而悄悄松口把半导体管控纳入谈判。

编辑
沙利文的判断绝非单纯的政治攻击,这位曾主导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人物,看得比多数美国政客更透彻。他早就公开说过“中国不会是第二个苏联”,这话打了多少“冷战活化石”的脸。在他看来,特朗普的外交就是场闹剧——对委内瑞拉这种弱国动辄喊“军事选项”,对中国这种真正有反制能力的强国却反复摇摆。就像8月特朗普对印度加征50%关税时,沙利文直接怒斥:“这是把印度往中国怀里推,毁掉美国多年的战略布局。”
美国的内部困境早已撑不起特朗普的强硬剧本。通胀高企、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对华加征的关税最终都转嫁到美国民众身上,一个典型美国家庭每年要多掏5400美元生活成本。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更是急得跳脚,中国市场占了苹果全球营收的19%,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占其全球总产能的45%,谁也承受不起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现在连白宫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美共存是唯一选项。沙利文提出的“竞争中求稳”路线,本质就是对这个现实的妥协——用“去风险”替代“脱钩”,靠高层沟通减少误判。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说的“把合作清单拉长,把合作蛋糕做大”,不是软话,是实力支撑下的战略清醒。

编辑
特朗普被“拿捏”的背后,是硬实力的对决。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突破让美国更难卡脖子;有说一不二的反制决心,不会因几句威胁就退缩。反观特朗普,把外交当选举秀,政策朝令夕改,所谓的“交易艺术”在绝对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中美未来的路不会太平,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竞争还会持续。但沙利文的话已经点明方向:靠嗓门大压不垮中国,靠极限施压只会反噬自身。共存不是谁对谁的恩赐,是实力对等下的必然结果。那些还抱着“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客,该好好看看这场贸易战的结局——时代早变了,不是谁都能靠挥舞大棒就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