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据新京报,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清河沿村,众多村民在自家院中打井抽取地下水,水流经装有活性炭的铁桶,金子会被吸附在活性炭上,废水再排入河道。更换下来的活性炭经焙烧等工序处理后,就能提炼出黄金。
这一模式在当地被称为“抽水吸金”。当地多位村民表示,这一现象已持续多年。随着近年黄金价格一路上行,参与“吸金”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村民一小时就能抽掉数十吨地下水,月用电量高达1万多度。
村民盗采地下水疯狂“吸金”,严重危害地下水安全——今年枯水期,井里抽不上水,不少村民只能从村外运水;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里面掺杂的金属元素,污染水体。后果如此严重,当地是管不住还是没人管?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于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当地矿产资源丰富,黄金探明矿脉300余条,年产黄金近3万两,为国家“万两黄金县”之一。在事发的凉水河乡清河沿村,就有一处已停止开采的金矿。
2018年,有村民潜入该金矿矿洞内,抽取矿洞内积水,并使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提取黄金。法院判决书显示,侦查机关当场查获村民吸附黄金的活性炭,经检测活性炭内所含1310克黄金,2018年9月19日市场价为340600元。
涉案村民最终获刑,但这并没有挡住其他村民跟进,在自家院内打井,试图用同样的方法“抽水吸金”。
据知情村民介绍,以前金价较低时,核算下成本,赚不到多少钱,参与的村民就比较少。但这两年金价暴涨后,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淘金,“现在一年最少挣二三十万元,大户都挣上百万元。”

根据我国《水法》,“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从新京报的暗访情况看,部分参与“抽水吸金”的村民,每个月电费就两三千了,有的一个小时就能抽上数十万吨地下水,明显超出了“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等”的范畴。
当地水务局也不是没有过处罚。今年8月,青龙满族自治县水务局对当地一位村民作出行政处罚,称其在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抽取大量地下水,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拆除取水设施,并处以2.3万元罚款。
这点罚款,“吸金”的村民并不放在眼里。媒体报道,村民一般一到三个月更换一次活性炭。每换一次碳,炼出的黄金“最少也有百八十克”,刨除成本每次最少“也能赚四五万”。凉水河乡政府曾发文要求村民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拆除相关设备,称县局各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结果村民不仅没有停止“抽水吸金”,反而不断开挖新井。
事实上,早在2021年9月,极目新闻就报道过该村疯狂盗采地下水“吸金”的现象。当时有村民家的月用电量将近8000多度,是普通村民月用电量的百余倍。金矿曾被水泥封堵的矿洞口,被人凿出了一个“狗洞”大小的洞口,矿洞内有电线、水管等物。
有意思的是,记者将此事告知当地警方,并随凉水河乡派出所四名民警到达现场。在入洞查看一番后,警方以没有专业设备、人员下洞为由离开,并称此事应由其他部门监管。而据此前村民在矿洞下拍摄的视频,底部有抽水机正在运作,大量地下水被抽至装有活性炭的铁皮箱中,用于“吸金”。
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
警方管不了,那这事到底由谁来管?
青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当时回应称,相关职能已经下放到乡,建议向凉水河乡政府反映情况。凉水河乡乡长后来发给记者一份核实情况说明,称未发现采矿迹象。对金矿附近村民用电量明显偏高的情况,说明强调,不排除有人往水里放炭的可能,但这一行为是否违法该乡无从界定。
村民都拍到了“抽水吸金”的视频,加上用电量明显不正常,乡政府却判定“是否违法无从界定”,放水也放得太明显了。
再看新京报这次的暗访,因村民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村里电量告急,该乡变电站工人在微信群中反复呼吁村民适度抽水,避免烧坏变压器。可吊诡的是,由于频繁出现跳闸现象,村里变压器两年内增加了四个。
面对明显异常的用电,当地供电公司不采取限电、停电措施,反而增设变压器,直接帮助村民们更好地“抽水吸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另外,“抽水吸金”带火了当地的打井产业。一位打井队负责人坦言,按规定,打井要向水务部门备案,但当地压根不管,如果相关部门严惩擅自打井,村民就“消停了”。
可见,不是没有办法管住疯狂的村民,而是没人愿意动真格。
清河沿村如此长时间、大规模,乃至不加掩饰的“抽水吸金”,跟当地有关部门的纵容脱不开关系。纵容背后,不知是碍于参与者众多、阻拦是砸人饭碗,担心激化矛盾,还是有利益关联或观念跟不上,不把生态损失放眼里?
事实证明,单个的刑事判决和几万元的行政处罚,在金价狂飙的巨大利益前,缺少有效威慑力。如果相关部门不想管、不愿管,那由此带来的生态灾难,将是所有村民乃至更多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