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出现多例因佩戴低价合金饰品引发的首饰性皮炎患者。这些患者颈部、手腕、耳垂等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经诊断均与长期佩戴批发市场购买的廉价饰品有关。这些看似精致的廉价首饰,可能因重金属超标成为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记者调查: 直播间低价饰品鱼龙混杂
随着各地批发市场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平台“爆火”,其“高性价比”的标签吸引了大量追求实惠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和价格敏感型买家。
然而,在这股“批发热”背后,廉价首饰正以惊人的速度充斥市场,批发市场的鱼龙混杂现象也愈发突出。许多摊位上,饰品包装盒赫然印着“纯银”“S925银”等字样,价格却低至“10元5件”“9.9元4件”,与正规渠道的贵金属价格形成巨大反差,也引来众多想捡漏的消费者前来选购。
批发商们一边高喊“保真”“纯度高”,一边将实际为劣质合金基底、表面仅镀薄层金银的饰品推向市场、带进直播间。多位批发商老板直言,其核心客户是各类网络直播间,这些直播间通过“新人秒杀”“工厂直降”“限量抢购”等话术,在社交平台和电商直播间大量倾销问题饰品,主播们常宣称“纯银正品”“附带检测报告”,实则利用虚假资质和话术掩盖材质真相。
记者上网了解到,这些镀层厚度常不足国家标准的10%,甚至不含任何银成分,反而检出铅、镍、镉等有害重金属,其中镉含量超标高达9000多倍,成为潜藏的“炸弹”。
医生解密:
廉价饰品是首饰性皮炎元凶
11月25日上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医疗美容科主治医师任娟提起首饰性皮炎解释道:“首饰性皮炎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主要由饰品中的有害金属成分与皮肤接触后引发过敏或刺激反应。”该皮炎主要出现在首饰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部位,如颈部、耳垂、手腕等,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慢性皮炎。“廉价饰品常以劣质合金为基底,为降低成本,商家会添加镍、铅、镉等金属……”任娟补充说,“而其中镍是最主要的致敏源,约20%的人群对镍过敏,接触后可能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发病。”
此外,廉价首饰的镀层通常非常薄,轻轻摩擦就可能露出内里的廉价金属,使其中的有害金属离子更容易与皮肤接触,汗液中的氯离子等电解质会加速金属离子的析出,与皮肤蛋白结合引发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皮炎症状,这就刺激出首饰性皮炎的发生。
服务贴士:
出现首饰性皮炎这么做
“当我们发现在佩戴首饰后出现红疹时,基本可以确认是首饰性皮炎,我们需要立即解下该饰品进行处理。”任娟提到,一旦发现皮肤疑似因首饰过敏,立即取下饰品并隔离,避免金属离子持续刺激皮肤;之后用温水轻柔冲洗接触区域,去除残留的金属离子和汗液,擦干后保持皮肤干燥,若瘙痒轻微,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再根据症状轻重,科学用药缓解症状。若仅出现轻微红斑、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温和的抗过敏药膏,若症状较重,出现水疱、渗液或局部感染,需及时就医。
如何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挑选美观与安全并存的饰品呢?优先从商场专柜、品牌旗舰店等正规渠道入手,务必查看材质标注;坚决拒绝无厂牌、无材质说明的“三无”产品,尤其避开低价镀金、镀银饰品,避免掉进低价的“陷阱”。
日常佩戴与护理同样重要。洗澡、游泳、运动时记得取下饰品,减少汗液、水分与金属的接触;新饰品别直接上肤,需要做一下皮试,先用酒精棉片擦拭表面并通风晾干,试戴24小时无红肿、瘙痒再正常佩戴;若佩戴部位有伤口、湿疹,需暂停佩戴。
首饰虽小,却直接关联皮肤健康,尤其是低价饰品背后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众多首饰性皮炎案例提醒我们,爱美需理性,切勿为追求性价比忽视健康,才能让“美丽”不变成“负担”。
本报记者 黄栖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