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敏 德州报道
11月21日,对山东德州的产业发展史而言,是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节点。
这一天,山东省空调通风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活动在德州天衢新区召开,全省行业目光聚焦于此。同一天,在德州市武城县,一场更为具体的盛会:武城县暖通空调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同步召开。会上,山东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处长张宁正式宣布: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此为德州市唯一。


“国家级”金字招牌的落定,是武城暖通产业数十年砥砺奋进的里程碑,更是德州暖通产业整体跃升的显著标志。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德州暖通产业正以集群之势,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玻璃钢县到国家级集群,武城县率先完成五次迭代
德州暖通产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式案例。
该产业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初以武城县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生产为发端。

随着市场打开,武城人不再满足于单一材料,开始转向制造风机、风管等暖通空调部件,完成了从材料到产品的第二次迭代。然而,“散、乱、小”和同质化竞争成为发展桎梏。痛定思痛,武城开始规划专业园区,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形成了从分散到集群的第三次迭代。
集群化催生了内生动力。企业开始专注细分领域,深耕技术,持续推动行业从传统手工糊制向“家具式”装配式时代迈进,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第四次迭代。
而今,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武城产业最关键的第五次迭代,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面发展。
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不是偶然的荣誉,是50年积淀、8年转型的必然结果。

“如今的武城,注册企业3000余家,培植起海创、中威、隆达等龙头企业。年产值近300亿元,生产、安装、运维人员超10万人,产品涵盖主机、风机等8大系列3500多个品种。”在山东省空调通风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大会上,武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慧的发言铿锵有力,她说,暖通空调产业是武城最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全,是长江以北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
从单打独斗到区域协同,德州暖通产业生态矩阵已然形成
武城的“国家级”招牌,并非孤立的“产业盆景”。它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带动了整个德州暖通空调产业的协同发展,一个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矩阵正在鲁西北大地成型。
在武城,产业集群聚焦于“全”与“专”。通过获评“齐鲁建造”区域品牌,并依托中建集团云筑网平台,自2022年6月至今,武城暖通在云筑网签订合同金额超30亿元,成功打通了与央企合作的通道,实现了“产品+安装”的协同输出。
在德州天衢新区,产业则呈现出“高”与“新”的特征。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伯驹在推介讲话中指出,2024年新区空调通风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拥有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他特别提到,德州亚太集团“自主研发的气悬浮式离心机组能效提升40%”,而山东沃克空调集团的案例则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新区企业正积极探索“空调产业+AI算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跨越。


连接整个产业生态,赋能全域的,是关键的公共服务平台。
此前,检测瓶颈严重制约创新。“为了一份检测报告,企业不得不辗转北京、合肥等地,成本高、周期长。”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志国直言不讳。为此,德州高标准建设了市空调通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据了解,该中心已形成覆盖产品全项性能的完整检测体系,可为风量、风压、能效等核心指标提供精准可靠的一站式检测服务。这一平台,成为串联起武城、天衢新区乃至全市暖通企业的“技术韧带”。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营造最优产业生态的德州实践
德州暖通产业的崛起,是一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奏曲。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政府的“有形之手”精准引导、适度赋能,营造了滋养产业茁壮成长的最优生态。
政府的“有为”,首先体现在战略引领与精准施策上。武城县坚持“一体两翼”工作思路,成立高规格的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委员会,并研究制定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明确20条工作措施。这种顶层设计,为产业迭代指明了方向。
政府的“有为”,还体现在对质量与品牌的强力塑造上。武城县发布“武城暖通”区域公共品牌,更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培训”“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大产品质量抽检频次”等一系列组合拳,夯实品牌根基。同时,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则着力于标准、认证、计量等基础体系建设,并将持续强化标准引领与质量提升,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政府的“有为”,最终目的是激发“有效市场”的活力。无论是搭建检测平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还是打造“齐鲁建造”区域品牌帮助企业叩开央企大门,其核心都是通过解决市场失灵环节,让企业更好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德州隆达集团总经理尹志朋的体会尤为真切,他感谢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让隆达能够心无旁骛地“以质量筑基、创新赋能”,最终实现“核心风机产品全面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
从武城一家独秀,到德州全域协同;从单一的玻璃钢产品,到参与鸟巢、雄安新区高铁站等国家级样板工程的系统解决方案,德州暖通产业用五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深刻的产业进化。
站在“国家级”的新起点上,这个“暖通之都”的未来,正如这个冬天里涌动的暖流,充满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