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轻轻一划,清冽的井水便欢快地顺着管道涌进麦田。
“现在浇地,是真省心!”11月19日,江苏徐州新沂市瓦窑镇高标准农田边,一排排电杆整齐矗立,崭新的电表箱格外醒目。村民王春艳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划,接入“公共插座”的水泵应声启动。
这一幕,正是江苏农业电气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徐州,村民长期以来灌溉零散用电,电线纵横交错、电表杂乱林立的景象已成为历史。

01
用电报装激增背后的农业变革
随着农业电气化水平提升,江苏农村地区用电报装需求持续高涨。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徐州地区低压业扩报装量年均增长超30%,2024年更是以12.85万户的报装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约三成来自农业灌溉用电。
激增的零散报装,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加大了电网投资和运维压力。如何破题?
徐州探索出一条 从“各自为战”到“集中灌溉”的新路径,让电力精准赋能田间地头,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节奏。

02
过去浇地像“闯关”,烧钱还揪心
对于依靠种粮维持生计的农户来说,及时灌溉是头等大事,然而在过去,这并非易事。
王春艳家有20亩地,分散在不同地块,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最早挑水浇地,累得直不起腰,后来打了井,但用柴油机抽水成本高,接电线要手写材料、跑村委会盖章、提交申请……流程走完,玉米叶都打蔫了。”她回忆道。

过去,农户灌溉接线十分凌乱
更让人头疼的是,设备装好之后,电表电线就成了农户自家的“责任田”,出了问题得自己解决。
“去年3月小麦返青,每亩要浇三四十方水,偏偏电线坏了,找电工师傅帮忙,但是他们工作也忙啊,没法立刻来,再说哪能老麻烦人家,当时心里着急得很,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后来没误事,但她至今为此感到忧心。

以往农户灌溉“一家一表”计算电费
分散的地块每块都要接电抽水,加上设备修理维护,一年下来开销不小。“总觉得不划算。”王春艳坦言。
王春艳的困境,在农村并不罕见。
03
集中灌溉,浇地变成“指尖活”
针对农户灌溉难题,2025年9月,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与徐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 《关于加强农田灌溉电力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安全管理三方面发力,推动集约化、高效化的灌溉用电新模式落地。

对于高标准农田等集中灌溉用电需求,国网徐州供电公司鼓励由村集体集中申请报装。
“我们在农田基础设施规划阶段就提前介入,将电网布点与道路、水渠等作为整体来设计。”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职袁宇解释,“以前对单个用户进行配套的建设模式可能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后期扩容或接入不便,而现在我们通过科学布局,提前为整片农业区域进行配套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供电员工日常维护“共享电表”
如今 ,农户扫码即用,线上预约、自动结算,全程“零跑腿”。集约化的用电模式,让不少村民的灌溉难题迎刃而解。
“就像田里有了‘公共插座’,插上就能用,还不用自己管,太方便了!”王春艳笑着说。

王春艳在大棚中浇水
04
安全效益双提升,乡村振兴电力足
集中灌溉不仅便捷,更带来了安全和效益的双提升。
“所有灌溉设备都装有漏电保护器,出现异常自动断电,至今零事故。”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杨杰介绍。
此外,借助统一规划、共享用电,瓦窑镇每亩地每年可减少用电12度,全镇3万亩农田一年省36万度,相当于150户家庭一年用电量。与柴油发电相比,用电成本每亩下降约95%,同时减排二氧化碳近7千克。
目前,这一集中灌溉用电模式已在徐州41个乡镇132片高标准农田落地推广。

上一篇:宿舍吹头发不用 “抢插座”!
下一篇:铝合金桥架抗风压比你想象的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