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老周日常
当2026年费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璀璨灯光亮起,这位东方概率宇宙的引航者,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数学的星辰大海。而在演讲台侧幕,那本陪伴他多年的《共形场论导论》静静敞开,扉页上正是2015年剑桥笔记的复刻:“不完美的脚手架,终将抵达完美的星空。”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概率宇宙的东方引航者
2011年,北大数学才子毕业;2017年,MIT博士加冕;2020年,宾大助理教授起步……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美国学术坦途上疾驰时,2023年秋,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震动了数学圈:孙鑫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职(Tenure-Track),毅然全职回归燕园!
此刻,在北大静园三院那间熟悉的教室里,34岁的孙鑫正用粉笔勾勒着量子引力的神秘概率脉络。窗外的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位手握数学界“青年诺贝尔”——戴维逊奖(Rollo Davidson Prize)的东方奇才伴奏。他关于随机平面图与刘维尔量子引力的奠基性研究,早已震动全球学界。而他的回归,不仅让北大成为戴维逊奖全球首个“双得主机构”(与丁剑并列),更将中国概率论推向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

卵石滩上的数学魔法
时光倒流到某个傍晚,在某城的河滩上,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孙鑫,正被父亲抛出的问题深深吸引:“抛十次硬币全是正面,第十一次会不同吗?”父亲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随手捡起树枝,在沙地上画起了神奇的“概率树图”,再用圆圆的卵石当作算筹,排布出“二项分布”的奥秘。那一刻,数学的随机之美,像一粒种子,悄然落入了少年心田。
这颗种子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07年入学)生根发芽。大二时,他偶然闯入了王正栋教授的随机矩阵研讨班,首次合作研究便触摸到了“概率论与量子物理之间那隐秘而动人的和弦”。
当查尔斯河的波光遇见数学方程
2011年,初入麻省理工(MIT)博士殿堂的孙鑫,在Scott Sheffield教授的《随机几何》课上,遭遇了认知的颠覆。黑板上,SLE曲线(施拉姆-勒夫纳演进)如同有生命的灵蛇,优雅地游入二维平面。他瞬间感觉“此前所学,皆为序章”!课后,他追着教授请教至深夜。走出教学楼,查尔斯河上粼粼的波光,竟与脑海中盘旋的曲线方程惊人地同构了——数学之美,原来无处不在。

不完美脚手架
2015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访学期间,孙鑫目睹了物理学家在演示共形场论时,潇洒地跳过了七个严密的数学证明步骤,理由竟是:“数学的严格性有时会遮蔽物理图景的本质。”这个场景深深触动了他。他在笔记页边激动地写下:“他们用不完美的脚手架,搭建了直抵星云的阶梯!”这句顿悟,日后成了他融合物理直觉与数学严谨性的核心方法论。
让世界失眠的难题被攻克
随机平面图的普适性证明:孙鑫与挪威数学家Nina Holden联手,证明了随机三角剖分在连续极限下会神奇地收敛于“刘维尔量子引力”。这解决了困扰学界二十年的“离散曲面如何连续化”的超级难题!戴维逊奖颁奖词盛赞此工作“为二维量子引力奠定了数学基石”。
渗流模型脊柱指数的精确解:2022年,孙鑫联合香港城大钱玮团队,像侦探破案一样,结合离散微分几何与配分函数理论,解开了渗流领域一个悬置三十年的谜题。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数学年刊》。兴奋之余,他在推特上引用了《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量子蒙特卡洛算法革命:2024年,孙鑫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量子蒙特卡洛算法,如同给超级计算机装上了强力引擎,效率飙升40倍!这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模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路径。

重构中国概率论的“坐标系”
国际坐标:作为戴维逊奖首位中国双得主之一(2017丁剑→2023孙鑫),孙鑫将于2026年站上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ICM)的报告台,成为概率论领域最年轻的45分钟邀请报告。中国概率论的声音,从未如此响亮。
学科生态:归国仅三年,他推动北大随机几何研究团队规模跃居全球前三,北大在顶级期刊《概率年刊》的年度发文量也荣登亚洲第一。
教育革新:在北大,他开设了独特的《物理学家思维训练营》。课堂上,他用敦煌飞天的飘逸飘带演示SLE曲线的流动,用《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街市生成生动的随机游走模型。学生们惊呼:“孙老师让冰冷的概率公式,在东方美学的意境中重获新生!”
在随机海洋中锚定真理的“引航员”
孙鑫是一位跨界融通的“思维魔术师”。他能从宋代《禹迹图》的水文网格里,发现现代随机网络的拓扑基因;在故宫窗棂的冰裂纹中,窥见渗流理论的临界点奥秘。他创办“东亚随机几何论坛”,推动北大-剑桥戴维逊学者交换计划,将原本充满竞争的领域,编织成紧密协作的网络。
面对“为何离开宾大”的追问,他在未名湖畔指向水面上升腾的气泡,给出了充满诗意的回答:“真理的坐标,不在教职的头衔里,而在探索未知的自由度中。”他的办公室珍藏着MIT导师赠送的SLE曲线铜雕,底座上刻着梭罗的名句,也是他内心的写照:“我愿做随机海洋的引航员,而非既定航线的追随者。”
孙鑫用回归三年的坚实轨迹证明:真正的随机性从非混沌,而是自由意志在无限可能中的坚定选择。恰如北大静园那棵银杏的年轮,在时光的随机涨落间,刻下一圈圈永恒而优美的数学诗篇。

拓展阅读
1.戴维逊奖官网对孙鑫工作的学术解读
2.《随机几何与量子引力》孙鑫公开课(北大慕课平台)
3.纪录片《数学的雨燕:中国概率论新浪潮》(央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