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个 “设计之都”,深圳始终是设计与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10月21日,红棉设计奖与新豪轩门窗联合主办的设计师沙龙落地深圳宝能第一空间。
活动现场,PINKI(品伊国际创意)品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创意总监刘卫军、新豪轩集团总裁冯佐星、新豪轩集团营销总经理晁岳亮、广州设计周GIA城市合伙人深圳主理人王雅霏等业界领袖齐聚一堂。他们与在场的设计师们共同探讨着一个核心命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设计如何与产业共生,空间如何与人共生长?搜狐家居在活动现场对话四位嘉宾,深入探讨设计、品牌与平台如何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刘卫军:以心造物,在深圳土壤中生长设计智慧
“深圳的魅力,从不是摩天大楼的堆砌,而是它能让每个追梦者找到生长的土壤。” 从事室内建筑设计三十载,亲历深圳设计行业从萌芽到繁盛的刘卫军,一开口便点出了这座城市的设计基因。作为“空间魔术师”他用“万物流变”的设计哲学,重新解读了本次沙龙“观筑”主题的深层内涵。
“很多人把‘观筑’理解为‘观察建筑’,这太表象了。” 刘卫军的观点直击行业认知痛点,“‘观’是城市的价值大观,是深圳容纳多元人才的胸怀;‘筑’不是一砖一瓦的堆砌,而是人与土地、与空间的情感连接。就像我在昆明华夏四季熙棠苑项目里做的‘朝花夕拾’设计,门窗不再是冰冷的建筑构件,而是‘引景入室’的介质 —— 把滇池的晨光、晚霞引入会所,让业主在室内也能感受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韵律,这才是‘筑’的本质。”

面对当下设计行业“抄袭成风”的同质化困境,刘卫军并不回避 “借鉴” 的必要性,但更强调 “个性的生长”。“刚入行时,我也研究过国外大师的空间手法,但借鉴不是照搬。就像写文章需要唐宋诗词的积淀,设计也要在前人基础上总结思考。” 他以自身经历举例,2000年拿下亚太设计冠军奖后,仍坚持每年参与国际赛事,“我带学生去美国参赛时总说,中国人不能缺席世界设计舞台。但要站上舞台,不能靠模仿,得有自己的东西 —— 比如把东方‘雅集文化’融入现代空间,让设计带有人文温度。”
在刘卫军看来,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是“读懂需求的同理心”。“现在很多设计师跟客户谈门窗,聊门窗的材料和参数,客户听不懂也不关心。你要跟他说,‘这扇窗打开后,你在沙发上就能看到孩子在阳台玩耍’‘晚上关窗后,能隔绝小区的噪音,让你安享阅读时光’—— 讲场景、讲痛点,才能打动人心。”他特别提到深圳设计师的“成长误区”:“有些年轻设计师觉得‘闭门造车也能出好作品’,其实深圳的设计活力,正来自‘开放与参与’。我公司从1.0升级到6.0,就是跟着城市节奏、用户需求变,你不拥抱变化,就会被淘汰。”
新豪轩门窗:从“卖产品”到“造生活”,以“产品 + 服务”破局设计师渠道
刘卫军关于“门窗场景化”的观点,恰好呼应了新豪轩门窗的品牌转型战略。作为深耕20多年的门窗企业,新豪轩正从“产品提供商”向“生活方式顾问”转变,而设计师渠道正是这一转型的核心抓手。

“门窗是万亿级赛道,但很多设计师对现代化门窗的认知还停留在10年前。” 新豪轩集团营销总经理晁岳亮直言行业痛点,“比如超宽超高的异形门窗、沙发旁就能控制的智能开窗系统,这些能极大提升空间设计感的产品,很多设计师都不了解。我们筹备这场沙龙半年多,就是想通过红棉奖这个平台,让设计师知道:门窗能为他们的方案‘加分’,而不是‘拖后腿’。”
据晁岳亮介绍,新豪轩与设计师的合作核心是 “共生、共享、共创、共赢”。“我们在深圳有14家旗舰店,覆盖全城服务网络,能为设计师提供‘全案门窗解决方案’—— 从前期勘测、方案设计,到后期安装、售后,全程配合设计进度。去年有位设计师做深圳湾1号的私宅项目,需要一扇7米宽的无框落地窗,我们专门定制生产,最终呈现的‘全景观景效果’让客户特别满意,这就是‘共创’的价值。”
谈及后续布局,晁岳亮透露了新豪轩在广州设计周的“大动作”:“12月5日 - 8日,我们会在广州设计周 1 号馆推出‘设计之眼・天空之城’展馆,跟唐忠汉老师合作打造‘极限尺寸系统窗’展区 —— 单扇窗最大宽度可达8米,高度能做到3.5米,解决大平层、别墅的‘无框观景’需求。同时,我们会发布‘七星服务第三季’,针对行业‘测量不准、安装延迟、售后推诿’三大痛点,推出‘24小时上门勘测’‘安装全程直播’‘5年免费维护’等承诺,让设计师和客户都放心。”
新豪轩集团总裁冯佐星则从市场趋势层面,补充了品牌的 “组合拳” 策略。“90后、95后消费者追求‘高效装修’,我们推出‘全屋门窗七大品类一站式选品’—— 系统窗、系统门、入户门、生态门、淋浴门、阳光房、幕墙能一次性选齐,比传统采购节省30%时间。” 他特别提到产品的 “定制化能力”:“我们跟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每年根据流行趋势更新色系,让门窗也能成为空间的‘装饰亮点’。”

冯佐星强调,越是行业低潮期,越要“亮肌肉”。“10月底我们会在上海、武汉陆续举办设计师沙龙,覆盖全国核心设计师资源。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现在还这么投入’,因为门窗行业正从‘粗放增长’向‘品质竞争’转型,谁先跟设计师建立深度合作,谁就能抓住未来的机会。我们不是在‘卖门窗’,是在跟设计师一起‘造生活’—— 让好的设计,通过好的产品落地。”
王雅霏:以平台之力搭 “桥梁”,让深圳设计 “走出去、站得住”
品牌与设计师的协同,离不开平台的赋能。作为广州设计周 GIA 城市合伙人深圳主理人,王雅霏从 “链接者”的视角,解读了红棉奖与新豪轩合作的行业意义,也为深圳设计师的 “成长破局”提供了方向。
“新豪轩这样的品牌,与红棉设计奖的合作可以说是‘性格相投,价值观相符’。”王雅霏回忆,她最初了解新豪轩门窗是通过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的推荐,“当时我很惊讶,门窗行业还有这样一家在默默修炼内功的企业。”

王雅霏指出,红棉设计奖作为广州设计周的旗舰奖项,始终致力于发现优秀设计并为其赋能。“今天的沙龙现场,80%的设计师都曾获得红棉设计奖,他们代表着深圳的设计精英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正在成长中的新锐设计师,他们渴望通过奖项获得认可与成长。”
她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师更需要平台帮助他们发声。“设计师多为I型人格,不擅长自我表达。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专业的人帮你讲好故事?”
王雅霏介绍,GIA城市合伙人机制正是为此而生——通过奖项推荐、资源对接、论坛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设计师提供“最低成本、最大倍数”的成长支持。“走出去是关键。刘卫军老师说得很对,设计师不能闭门造车。通过平台的引导,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承接更具挑战性的项目。”
展望未来,王雅霏描绘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景:“我希望通红棉设计奖这个平台的力量能够推动中国设计出海。我们有全球最强的供应链,有积累多年的设计人才,我们不能只‘跟跑’西方,更要‘引领’趋势。”她提到,2012年红棉奖在米兰的启动是中国设计奖项的突破,而未来,“我们希望不仅在海外发布,更要设立自己的主场,推广中国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
结语:在共生中生长,于设计中见未来
本次沙龙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设计产业生态的缩影。刘卫军的“以心造物”哲学、新豪轩门窗的“生活方式升级”战略、广州设计周的“生态赋能”愿景,共同勾勒出一幅设计共生的未来图景。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设计正以动态生长的姿态,回应着人与空间的永恒命题。
此次红棉设计奖 X 新豪轩门窗设计师沙龙让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设计正在从单一的美学追求,转向与产业、城市、人文的深度融合。这种转变不仅需要设计师的个人修为,更需要品牌的前瞻布局和平台的资源整合。



正如刘卫军所言:“唯有热爱与参与,才能让空间焕发新生。”红棉设计奖与新豪轩门窗的携手,正是一次关于生长、突破与共赢的生动实践——设计不止于美,更在于触动生活的每一处脉搏。在“设计共生”的理念下,设计、品牌与平台的三方协同,必将为中国设计行业注入持续生长的动力,让空间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