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四川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的词条,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经记者多方求证,这是一家叫“凌空天行”的民营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实现了高端装备从“奢侈品”到“消耗品”的转变。
据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凌空天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项目由北京凌空天行与四川凌空天行等多个子公司共同研发,目前导弹基本型已成功实现量产。同时,集成人工智能决策与集群协同能力的“驭空戟-1000”智能型正处于全力研制阶段。

据发布的资料显示,“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核心参数包括500—1300公里射程、5—7马赫飞行速度及360秒动力巡航时间。该导弹具备自动识别目标、躲避威胁等智能特性,可通过陆基发射车部署,专门针对海上移动平台和各类舰艇实施精准打击。

一家民营企业如何突破高超音速技术壁垒?凌空天行并非行业新兵,这是一家专注于高超声速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已构建覆盖气动、控制、防热、动力等环节的自主技术链。“我们通过‘选用商用产品、借用工业产线、利用社会产能’的创新模式,有效控制研发与制造成本,为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该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凌空天行此前已发布“云行”超音速飞机“窜天石猴”和“筋斗云JINDOU-400S”超音速飞机发动机。此次“驭空戟-1000”的新亮相,彰显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前沿创新领域的突破能力。
该公司在其宣传片中演示了导弹饱和式打击的场景。视频内容显示,“驭空戟-1000”以5—7马赫飞行速度,对预定目标实施饱和攻击,并且可做到自动识别目标、自动躲避危险。

500—1300公里射程、5—7马赫飞行速度及360秒动力巡航时间意味着什么?“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可持续进行动力飞行约六分钟。”而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表示这款导弹成本只有传统高超声速导弹的十分之一,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
这种低成本优势背后是中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也体现了“军民融合”战略的成效。

据了解,凌空天行在成都的产业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目前该项目主体已封顶,外墙施工也已完成,正处于总坪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将提供“从总体设计到整机生产再到飞行试验”的全链条服务。届时,四川凌空天行将从发动机到整机,全面开放合作接口。
作为成都商业航天赛道的“链主”企业,四川凌空天行的数十家供应商都来自四川,形成了反馈及时、深度融合且成熟的本地化产业链条。
记者 常斐 黄雪松 图据 受访者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