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男装巨头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赴港上市。11月21日,海澜之家(600398)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了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材料。这家早在2014年就已登陆A股市场的“男装第一股”,如今在11年后再次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拟冲刺A+H上市。
海澜之家的招股书显示,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收入计,海澜之家是2024年全球第二大男装品牌;海澜之家自2014年起连续11年在亚洲男装市场位居首位。据其公告,海澜之家此次H股上市是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近年来,海澜之家业绩增速放缓,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下降,同时其A股股价今年以来一路震荡下行,截至11月25日,股价报收6.09元/股,较年初的年内高点累计下跌超过30%,远远跑输大盘。

全球门店总数突破7200家
海澜之家源于创始人周建平在1988年承包的毛纺厂,2001年正式更名为海澜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周建平创立了“海澜之家”品牌,并在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2012年深交所IPO被否之后,海澜之家于2014年借壳关联公司凯诺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市值一度突破800亿元,成为“A股男装第一股”。
上市后,海澜之家全国门店布局加速,并加大广告投放,“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等魔性广告语和多位明星代言人,让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的品牌形象在全国持续爆火。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澜之家的全球门店总数已突破7200家。
虽然很多人对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这一品牌形象印象深刻,但海澜之家早已不只是局限于男装,目前该公司旗下有多个自主品牌,除核心男装业务外,还有女装品牌“OVV”、潮流品牌“黑鲸(HLAJEANS)”、婴童品牌“英氏(YeeHoO)”等。公司还与全球知名运动品牌合作,目前,海澜之家是阿迪达斯Future City Concept (FCC) 业务在中国内地的独家运营商,以及海德品牌服装在大中华区的授权经营商。
规模光环下的增长乏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收入计,海澜之家是2024年全球第二大男装品牌;自2014年起连续11年在亚洲男装市场居首位;2024年,海澜之家在中国男装市场的市场份额5.6%,超过第二至第五大市场参与者份额的总和;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澜之家仍为唯一年收入突破人民币100亿元的中国男装品牌。
虽然海澜之家仍保持着行业龙头的规模优势,但是着一系列光环背后却隐藏着增长乏力的困境。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5.99亿元,同比微增2.2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减少18.62亿元,同比下滑2.37%,只增收不增利。

拉长时间线观察,2019年至2024年间,海澜之家的营收在179亿元至219亿元间波动,增长缺乏持续性。这6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9.70亿元、179.59亿元、201.88亿元、185.62亿元、215.28亿元和209.57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5.09%、-18.26%、12.41%、-8.06%、15.98%和-2.65%。
据招股书,虽然海澜之家旗下有多个品牌,但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一直是营收主力。近年来,“海澜之家”系列的营收已开始显现疲软态势,2024年营收下滑近7%,今年前三季度下滑近4%。
被MSCI指数剔除成分股
大众新闻·东烽财经记者留意到,困扰海澜之家多年的库存问题如今依旧未有改善,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高达115.18亿元,2025年上半年库存周转天数更是达到323天。
渠道结构的失衡同样制约着海澜之家的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线下销售收入120.5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9.58%,线上收入仅30.93亿元,占比20.42%。
据媒体公开报道,海澜之家在产品质量方面也面临挑战。海澜之家休闲中裤等产品及旗下英氏婴幼儿鞋、背带等产品,均曾被抽检出不合格。从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来看,截至11月25日,海澜之家累计投诉量达2118条。
11月6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2025年11月指数审核结果,海澜之家被剔除成分股。这说明海澜之家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其赴港上市也面临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其中就包括国际资本市场信心的弱化。
MSCI指数的纳入标准与企业市值、流动性、行业代表性强相关,是全球投资者的重要参考,此次剔除侧面反映出国际资本对其成长性、盈利能力及转型前景的信心不足。截至2025年11月25日,海澜之家A股股价报6.09元/股,市值292.5亿元,年内跌幅达16.80%。(大众新闻·东烽财经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