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期,在并州有一个小村庄,这里年年遭遇干旱,村民的粮食几乎耗尽,甚至有人因此死去。为了求雨,村里的人纷纷修建庙宇,祈求神灵的保佑,但无论怎么祈祷,都没有任何效果。眼看着全村的人都快饿死了,大家的心情既焦虑又无助。有人提出,村里遭遇的灾难是天命注定,只有一个人诚心去寻找解除灾难的办法,才能化解这一切。不过,这个过程充满了重重险阻。

村里人虽然感到一丝希望,但同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丈夫或儿子冒险出门去面对这些未知的危险。当大家打算通过抽签来决定谁去寻找解决方法时,村里有一个年轻人叫解寻,他从小失去双亲,由村民抚养长大。现在他在村头有两亩荒地为生。他主动站出来,发誓自己一定会找到解除灾难的方法,如果失败就誓不回乡,以此来报答村民的养育之恩。村民们感动不已,给了他一些干粮。第二天一大早,解寻不想打扰其他人,便独自踏上了寻雨之路。

然而,天下这么大,解寻该去哪里寻找降雨的方法呢?他想着既然本地的庙宇没有效果,就不妨去别的地方试试。于是,他决定南下,前往黄河边的一个大庙。他一路朝南走,结果却在荒山中迷了路,带的干粮也快吃完了。尽管如此,解寻没有退缩,他吃了些野果,喝了山泉水,终于从大山中走了出来。可是,他又遇到了一群绿林好汉,其中的头领叫做杀四方。看到解寻身强力壮,杀四方决定招募他入伙。但解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表示可以拿命换,但必须等到找到降雨的办法后再去做其他事。杀四方好奇,便问他为何要寻找降雨的办法。

解寻向他们讲述了自己村里因大旱而面临的灾难。杀四方被他的坚持和报恩之心所打动,便放行让他继续前行。结果,天公不作美,天气骤然变化,狂风将解寻吹到了一片荒漠。四周是黄沙,远处隐约可见秦汉时期的长城遗迹,解寻感到情况十分不妙,但他依旧坚持向南走,心中坚定着一定要找到解决村民困境的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寻越来越疲惫,饥饿和劳累让他无力支撑,终于倒在沙漠中。他闭上眼睛准备放弃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随后失去了意识。等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一个帐篷里,身上盖着羊皮毯,周围的环境完全陌生。他费力地站起身,想出去看看情况。这时,帐篷帘子被掀开,一个穿着皮袍、打扮成胡人模样的妇人走进来,见他醒来,惊呼一声便跑了出去。

解寻跟着她走出帐篷,却发现自己被几个身穿轻甲、弓箭在手的胡人士兵围住,随后被带到一个豪华的毡房中。房内几位身形威严的人盘腿坐着,其中一位大胡子壮汉坐在正中间。大胡子用流利的中原官话询问解寻来这里的目的,解寻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大胡子告诉解寻,这里是右贤王的部族,几天前他正是被巡逻的骑兵救下。部族的人并不懂得降雨之法,但或许部族中的萨满能够帮到他。

解寻听后立即叩头,恳求大胡子带他去见萨满,好让他能够带着方法回去救助村民。大胡子反问解寻为何要帮他,解寻无奈答道,自己学成归来后愿意给大胡子放牧养马,作为回报。大胡子听后与其他人低声讨论,几人笑了笑后,示意解寻跟随他。几名护卫跟随左右,他们来到了另一座毡屋。解寻见到了一位满头白发、胡须垂至脚边的老人,大胡子告诉他这位老人就是部族中的萨满长老,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也会说中原的官话。 解寻把自己的遭遇讲给萨满长老听。萨满听后询问了村落的名字,摇头叹息道,然后拿出几颗看起来像石子的东西递给解寻,并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能解决你部族灾难的法物,我们传下来的古法。解寻接过这些东西,心中既失望又疑惑。萨满接着解释了这场灾难的缘由,解寻听后脸色骤变。萨满告诫他,这些物品是公松鼠卵,也叫内丹,把它放入清水中,再配合咒语,就能降雨。解寻不敢怠慢,立即按照萨满的指示操作,果然不久后外面就开始下雨了。解寻激动不已,再次向大胡子和萨满表示感谢。 大胡子笑着让人牵来几匹马,准备好食物和干肉,派骑兵护送解寻回去。临行前,大胡子告诉解寻,自己其实就是右贤王,若是解救了劫难,解寻无需再回来放牧,他的帮助只是行善积德。解寻感激不已,拜别右贤王后,便朝村子赶去。 当解寻终于回到村子时,村里的大部分人已经饿死。他拿出带回来的食物,按照萨满传授的办法施行咒语,降雨开始滋润大地。他将萨满的话传给村民,告知他们灾难的来源。原来,早年有一队胡商在此遭遇盗匪打劫,饥寒交迫之下来到这个村庄,其中一人是萨满的父亲。看到自己的族人饿死,他心生怨恨,临终时施下禁咒,诅咒村里将来会遭遇大旱。萨满得知解寻的村子遭旱灾后,才想起是自己父亲的诅咒。为了平息冤屈,解寻和村民一同前往胡商的安葬地,进行忏悔与祭祀。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有遭遇过旱灾,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