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南海钢集团石碌矿区的172排土场,数台挖掘机正在山上边挖掘、边装车,渣土车装满后便驶往建在山侧的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尾矿渣石原料经过粗碎、中碎、细碎、筛分、跳汰、脱水等工序,被分离成块矿、粉矿、碎石、机制砂、尾泥5种产品形态。据介绍,每100吨尾矿渣石约产生10吨至20吨尾泥,能选出6吨块矿,铁含量可以达到53%,粉矿含铁量可达到35%,碎石和机制砂均为优质的建筑材料。

海南海钢集团石碌矿区的172排土场(陈继泽 摄)
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应龙说:“项目2024年试运行,2025年正式投产,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08万吨尾矿处理,实现产值近1.36亿元,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尾矿渣石原料分解车间(杨萍 摄)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目前我县已培育绿峰、绿华、智欣等一批专注于尾矿渣石处理的企业,2024年共综合处理尾矿渣石800余万吨,实现产值近6亿元,2025年预计综合处理尾矿渣石达千万吨,实现产值近7亿元,带动上千人稳定就业。
邵应龙说:“后续在尾泥处置方面,海钢集团和华盛集团共同合作的低碳水泥混合材和环保墻材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隧道窑+内燃烧结’工艺,建成后可年产28.5万吨环保墙材和9万吨水泥混合材,有效解决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了解,作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海南昌江锚定固废综合利用核心目标,通过技术攻关突破处理瓶颈,借助政策扶持完善产业生态。在夯实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基础上,成功推动3亿吨尾矿渣石实现“变废为宝”,逐步构建起覆盖资源开发、加工转化、市场应用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责编 | 刘钗 · 校对 | 翟文静 · 审核 | 张朋
来源:昌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