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美“战区”网站报道称,荷兰国防部日前宣布,将于多个“合作伙伴国”一起,放弃购买美国波音生产的E-7预警机,欧洲将优先考虑“本土解决方案”。
这个被“退订”的大单指的是,2023年北约多个成员国宣布,要购买6架E-7预警机,以替换E-3预警机机队。
做出整个采购决策的北约国家主要包括7个: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罗马尼亚、挪威。
谁能想到,曾经被全球看好的,被视作取代老旧的E-3、继续引领全球预警机发展的不二之选的E-7,竟在两年内从神坛跌落,这对波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而这场溃败的导火索,竟是从最不可能出问题的美国空军点燃。

今年6月,美国空军以“E-7不符合技术需求”为由,突然放弃全部采购计划,转而用舰载预警机E-2D过渡,等待遥遥无期的“天基预警系统”。
这一决定让盟友措手不及——E-7的基础设计诞生于2010年前,其他国家原本指望美国承担技术升级费用,如今“金主”撤资,项目瞬间陷入僵局。
连锁反应迅速蔓延:韩国在9月宣布放弃E-7,转而与以色列合作开发新机型;土耳其、英国等早期用户也陷入技术升级困境,再加上这次的北约国家,总计44架的预期订单化为泡影,波音公司遭遇重创。
E-7的失败,让西方空军陷入无预警机可用的尴尬境地。
美国和北约现役的30余架E-3预警机,均基于冷战时期的波音-707平台,机体老化、电子系统落后,维护成本逐年攀升。
法国空军因无法忍受E-3,已转向瑞典采购“全球眼”,这款原本定位低端、主打性价比的轻型预警机,竟成了欧洲国家的“救命稻草”。

但“全球眼”真的能扛起北约防空重任吗?
分析指出,其轻型平台注定滞空时间短、设备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作战需求。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这简直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值得注意的是,E-7项目的失败,也意外推动了欧洲防务自主的浪潮。
荷兰国防大臣图伊曼在声明中强调“欧洲解决方案是首选”,欧盟也拿出千亿欧元资金,鼓励成员国采购本土装备。但这是否意味着欧洲真能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历史给出了悲观的答案。
2023年,德国、比利时等国曾宣称放弃采购F-35战机,但在美国暗示削减驻军后,立刻重回谈判桌。
如今,俄乌冲突持续升温,俄罗斯频繁展示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型武器,德国、法国领导人接连警告“欧洲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在这种恐惧驱动下,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只增不减。荷兰一边拒绝E-7,一边掏出5亿欧元购买美制武器援助乌克兰,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而美国空军选择E-2D过渡,同样是无奈之举。
尽管E-2D作为舰载预警机性能优异,但其航程和指挥能力远不如大型预警机。更关键的是,E-7采用的“平衡木”雷达布局被曝存在探测盲区,美国空军宁愿牺牲性能也不愿妥协,侧面印证了该设计存在致命缺陷。
美国空军将希望寄托于“天基预警系统”,试图用卫星网络取代传统预警机。
但这一设想目前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其全天候作战能力与工程化难度,被专家类比为“电磁炮级别的挑战”。考虑到美国制造业能力的衰退,这一愿景短期内难以实现。
反观中国,预警机技术呈爆发式发展。
空警-500自2015年服役以来,通过持续升级,在雷达性能和数据处理上已超越E-7。
而2024年底亮相的“空警-3000”,更被业内视为全球首款第四代预警机,其采用的数字阵列雷达和人工智能指挥系统,可实现多目标跟踪与反隐身作战的一体化。

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预警机体系的多元化:
基于运-9平台、强化反隐身能力的空警-700;专为航母打造、性能对标美国E-2D的空警-600;甚至歼-20S指挥攻击-11无人机构建的“分布式预警网络”,均展现出中国在预警机领域的全面布局。
可以说,空警-500的持续迭代、空警-3000的横空出世,以及无人机协同作战体系的成熟,已构建起多层次预警网络。
整体来看,未来十年预警机霸权争夺的三重维度:
其一,平台代差。
美国试图用“卫星星座+E-2D”组合跳过预警机迭代,但试验显示,天基系统仅在理想气候下有效,全天候作战能力存疑。相比之下,中国空警-3000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已实现陆海空天数据融合。
其二,维度是联盟裂痕。
欧洲在“抗美”与“抗俄”间摇摆:采购“全球眼”虽彰显自主意识,但其性能无法应对俄罗斯新高超音速武器威胁。若特朗普第二任期削减北约驻军,欧洲或将重回美制装备怀抱,但届时E-7生产线恐已关闭。

第三维度是作战范式颠覆。
歼-20S与攻击-11的“忠诚僚机”模式,实践了“小型预警机”概念——这恰恰是E-7等大型平台难以适应的分布式战争。中国在无人机集群控制领域的突破,可能让传统预警机价值重构。
可以说,这场预警机变局,本质是军工体系竞争力的终极检验。
美国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窘境:E-7的缺陷并非无法修补,但政治内耗与技术保守使其错失窗口;
欧洲在战略自主与安全依赖间反复横跳,最终沦为旧装备的“修修补补又十年”;
而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前瞻性,从追赶到领跑仅用二十年。这场竞赛的终点,或许早已不在同一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