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研究生找兼职差点成了间谍?!”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2025年的一桩惊心动魄的案件!

那年秋天,某高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小金正为毕业发愁——学校规定必须要有实习经历才能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他,只能在校园论坛里疯狂刷兼职信息。

突然,一则招聘让他眼前一亮:某国驻华使馆招研究助理,仅限经济学、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专业完全对口,薪资诱人。唯一的蹊跷是:没留办公地址,只给了一个邮箱。

现在回想起来处处是破绽,但当时满脑子都是找实习的小金心想“试试又不亏”,二话不说就把成绩单和学术经历发了过去。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三天后,对方就约他在一家咖啡馆面试。看着眼前西装笔挺、手持“外交人员”证件的面试官A,小金彻底放下了戒心。

面试出奇顺利,A只简单问了课程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承诺工作就是“从公开网站找经济数据,每周三四个小时,绝对不耽误上课”。专业对口还时间自由,小金当场就心动了。

第一个月的任务确实简单:从统计局、行业协会官网下载GDP增速等公开数据,按模板填表分析。每次交材料都能拿到两三百元报酬,比发传单、家教强太多了!

合作两个月后,小金随口问了句数据用途,A立刻拿出标着“经贸交流参考”的外文报告,说是使馆内部做贸易分析用的。这个解释天衣无缝,小金再次被说服。

毕业后找到正式工作的小金本想结束兼职,没想到A主动找上门:“又不累,休息时间做就行!”想着刚毕业工资不高,小金又留了下来。

转折发生在2025年9月,A提出签《咨询顾问协议》,月薪五千,比之前更稳定。但仔细看协议却漏洞百出:只字未提“使馆”,还要求保密。被高薪冲昏头脑的小金,看都没看就签了字。

签完协议,A的真面目开始暴露。不再要普通经济数据,转而索要“能源基地建设进展”“产业政策动态”,甚至要求收集“民间看法”“专家观点”。为让小金就范,A直接将月薪涨到1万!

更可怕的是,A开始教他“套话技巧”:去学术论坛私信学者要资料,用行业会议通讯录找人脉,甚至“用请教问题的口气套专家的话”。虽然觉得不对劲,但在高薪诱惑下,小金还是照做了。

直到10月中旬,A漫不经心地问:“认识研究国际关系、能源战略的老师同学吗?介绍成了给你介绍费。”这句话如惊雷般点醒了小金——一个外交官,为什么要花大价钱让学生牵线敏感领域专家?

意识到危险的小金开始抽身而退,以工作忙为由拒绝新任务,慢慢切断所有联系,删除了全部记录。

直到国安局工作人员找上门,小金才知道自己真的陷入了间谍诈骗案!原来从2024年秋天开始,国安机关就监控着A,发现了他与境外情报机构的加密聊天记录。

国安部门之所以没有立即收网,是想摸清A的渗透网络,同时给像小金这样被蒙骗的人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

最终,因小金主动终止行为且未造成实际危害,根据《反间谍法》第三十二条,只对其批评教育并没收违法所得3.2万元。而A在试图接触军工领域学生时,被当场抓获。

境外间谍为何特别爱盯高校师生?就是看中了年轻人专业对口、消息灵通,却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高薪诱惑!

记住:遇到高薪轻松、没有单位地址还要接触敏感信息的兼职,一定要提高警惕!第一时间拨打12339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