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新闻记者 常运中 刘思聪
8月29日,河南省灾后恢复重建一号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通过河南省水利厅主持的竣工验收,这标志着该项工程进入正常运行管理的新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等效益。
贾鲁河是我省豫东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虽经多次治理和建设,但仍存在河道防洪标准低、河道及拦河建筑物泄洪能力不足、工程安全隐患多、支流入河口倒灌严重等问题,洪涝灾害频发。尤其是2021年贾鲁河流域遭遇特大暴雨,洪水造成贾鲁河及其支流双洎河河道堤防损毁严重,215万亩沿岸农田被淹,117万人受灾。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洪灾过后,省委、省政府把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灾后重建的治水兴水、水灾害治理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72.44亿元,工期25个月,涉及郑州、开封、许昌、周口4个省辖市和航空港区,10个县(市、区),于2021年11月25日开工建设,采取填筑堤防、疏浚河道、重建拦河闸、引水闸、新建排水涵闸、分洪堰等措施,治理河道总长302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249座,2023年12月28日完工。
综合治理后的贾鲁河,实现了“系统治理、全域达标、绿色智能、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可以使中心城市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县城段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村镇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并建成全国首批数字孪生流域示范工程,实现洪水“四预”和精准调度。工程先后成功抵御了多次较大洪水过程,实现了洪水安全过流、顺利下泄,确保了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累计减少淹没耕地40多万亩,防洪效益显著。
特别是在今年面对旱情,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6座拦河闸聚焦蓄水保灌,动态调节河道水位,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作用,如扶沟县高集闸、北关闸日蓄水量达139万方,保障了99万亩农田灌溉。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河南省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补齐防洪短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有力抓手,具有工期紧、任务重,战线长、建设标准高,社会关注度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工程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竣工验收后,沿线各地要落实责任机制,加强设施运维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