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丛生之中,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战略重构与协同合作,才能穿越产业发展规律的周期,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大会邀请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作会议报告!本期为大家带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化建作题为《铁路工程低碳机制骨料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的报告;渝黔铁路公司质量部主任部员,高级工程师胡红林作题为《高品质机制骨料的生产和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的报告;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广田作题为《固废资源在砂石行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的报告;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原能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作题为《如何控制砂石骨料的生产成本》的报告;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傅国华作题为《绿色智能固废制砖关键技术》的报告。
李化建

专题报告:铁路工程低碳机制骨料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
摘要:受天然河砂资源匮乏及其限采禁采政策实施的影响,铁路工程建设面临“无砂可用”局面,采用机制骨料替代天然砂石制备混凝土是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铁路工程机制砂石骨料特点以及铁路混凝土性能需要,剖析了我国铁路机制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了高速铁路高品质机制骨料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变形协调的机制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创新了机制骨料混凝土智能制备技术,揭示了机制砂混凝土本构关系与动静态性能演变规律,发明了匹配铁路结构的机制骨料混凝土性能调控技术,为铁路工程绿色建筑提供支撑。
嘉宾简介:李化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国铁集团领军人物。长期从事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速铁路新型混凝土及其结构耐久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50件,编制标准规范30部,助力我国高铁建造技术自主创新和领跑世界。个人荣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标准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中国铁道环保奖等。个人荣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火车头奖章”、“标准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胡红林

专题报告:高品质机制骨料的生产和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1.高速铁路机制骨料品质要求,2.矿山建设生产现状及技改措施,3.矿山技改取得的实效,4.砂石“质高价高”的市场影响。
嘉宾简介:胡红林,现任渝黔铁路公司质量部主任部员,高级工程师。参与国铁集团《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编制,参与《铁路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的评审,主持研发了拌和站智能化系统,在全国铁路建设项目中率先实现拌和站、试验室数据共享,生产流程实现施工、监理线上联动,在渝黔铁路公司管内项目运用效果显著、反响良好。主持编写了机制骨料厂管理办法、洞渣利用管理办法,并广泛应用于宜涪高速铁路、渝万高速铁路、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在机制骨料品质提升、机制骨料厂生产管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张广田

专题报告:固废资源在砂石行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
摘要:尾矿、建筑垃圾、冶炼渣是重要的固废资源,由于其堆存量大,利用困难。为解决上述固废综合利用的难题。本报告针对尾矿、建筑垃圾、冶炼渣的特性,分析其在砂石行业利用的可行性,给出砂石行业利用的方法,提出相关技术指标,给出其适用的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并展示相关示范工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引导作用。成果在国内外50 余项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代表有:北京城市副中心、杭绍台高速公路、一带一路建设;建立生产线30余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优质骨料保障。瞄准了京津冀地区机制骨料重大需求,为提升机制砂石质量、高效利用固废资源、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降低CO2排放,实现双碳理论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引领了砂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嘉宾简介:张广田,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师。兼任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委员、中国砂石协会绿色矿山、固废分会专家委员、全国低碳胶凝材料与混凝土联盟秘书长,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秘书长,河北省勘察设计咨询协会绿色建材分会秘书、河北省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砼享未来核心专家。
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R5、R3、R1),以及华夏奖、工程建设科技进步奖,中国公路学会等多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0余项,河北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河北省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编制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CECS标准13项,主编河北省标准20余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研究3项,承担了住建部、河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项、河北省建设行业科研计划、石家庄科技局重大项目等20余项。
李刚

专题报告:如何控制砂石骨料的生产成本
摘要:面对砂石骨料行业利润逐步缩减的状况,控制生产成本成为关键所在。降低生产成本对提升利润有着重大影响。当市场售价无法掌控时,企业需主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其目标是借助市场驱动,以售价为上限,变革传统模式,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目标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需战略目标,企业生存也要制定目标成本。制定时结合自身生产规模、工艺水平、资源禀赋及市场格局,将总成本细化到采矿、破碎等各生产环节,明确成本控制指标。探寻实施路径,可引入先进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效,减少误差与浪费;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建长期合作,优化采购和物流成本。具体举措,强化原材料精细管理,提高利用率、降低废石排放;注重能耗管控,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高效利用能源。构建长效成本管理体系,要健全核算制度与考核机制,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定期分析评估、及时改进,确保成本控制持续有效。此外,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培训,形成“人人讲成本、事事控成本”的管控体系。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持续完善,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确保企业实现稳健成长并增强竞争力。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波动,及时调整成本管理策略,在市场竞争加剧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压缩单位成本。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精准定位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避免盲目投入。此外,还需加强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其成熟的成本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改进,推动成本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控制向主动优化转变,最终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动态平衡,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嘉宾简介:李刚,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砂石行业绿色矿山评估专家,自然资源部矿管司备案专家,现任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原能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具备超10年大型砂石骨料矿山企业运营管理与投资项目管理经验,是一位广受行业赞誉的实战型专家。他发表了3篇论文,拥有2项发明专利以及若干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河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项。
他热衷于砂石骨料行业的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秉持着以创造利润、维系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空间并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追求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凭借独特的实战经验,他赢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傅国华

专题报告:绿色智能固废制砖关键技术
摘要:报告围绕“绿色智能固废制砖关键技术”这一核心主题,深度分享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一体化解决方案。内容将首先概述中国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广阔前景,在当前“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固废制砖已成为实现资源循环与降碳减排的重要路径。
演讲将重点解析泉工股份两大核心工艺技术:干法振压成型与湿法制砖。干法工艺能大掺量消耗煤矸石、污泥、渣土、钢渣等多元固废,生产高强度仿石PC砖、透水砖等产品,具有高效节能、适应性强的特点;湿法工艺则擅长生产高密度、高装饰性的通体砖。关键装备如静压成型设备和智能化振动成型设备将被详细介绍,展现其伺服系统节能、远程运维等智能化优势。
此外,演讲还将通过多个国内外典型客户案例,如江苏钢渣制砖、安徽建筑固废项目等,实证泉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益。最后,将阐述泉工股份强大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包括其全球布局、中心实验室对数百种固废材料的研发试验能力、以及从方案设计到设备维护的一体化运营服务,全面展示其作为行业标杆如何助力客户实现绿色、智能、高效的生产转型。
嘉宾简介:傅国华,现任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机械行业营销专家、混凝土砌块专家。从业二十余年,傅国华专注于混凝土砌块设备产品研发及销售,亲手构建了泉工股份营销管理体系,与泉工股份傅炳煌董事长一道,将泉工股份打造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制砖一体化解决方案运营商之一。
近年来,傅国华不仅致力于营销创新,更在固废综合利用、“海绵城市”透水砖及制品附加值提升等领域建树颇多,由其主持研发的泉工股份综合利用技术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典范,有效推动了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 针对当前固废综合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泉工股份专门建立研发实验中心。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 余种材料,包括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废旧砂石、钢渣、矿渣等等,利用这些材料不断进行实验,开发新产品。目前,泉工股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已在江苏宜兴、吉林长春、陕西韩城、上海嘉定、山西运城等地正式落地运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唯有思想碰撞,方能照亮前路;
唯有集体行动,才可重塑行业生态。
期待在长沙,与各位携手并进,
以科技之光,共拓砂石及装备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