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按照“盘活闲置空间、激活内生动力”思路,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可利用空间,让小庭院变“增收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庭院经济“小算盘”,成了该镇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这几天,吉日嘎郎吐镇四合福村村民们的院落里,一片繁忙景象——大家正忙着采收芥菜。看着一袋袋芥菜、王淑华格外高兴:“我这个小园儿第一茬种的是蒜,第二茬种的芥菜,都丰收了,两茬大约能赚5000元,明年我还继续种。”

王淑华在给芥菜去根(邵云哲 摄)
今年,四合福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推行芥菜轮作模式,科学规划种植节奏——第一茬种植大蒜,待大蒜采收后,再种植芥菜。为了保障村民种植无忧,村里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统一为村民发放种子、定期查看作物长势,并及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目标,引导村民采用施农家肥的方式,提升品质。待作物成熟收获后,村里还会统一组织销售,销售所得款项在扣除种子成本后,全部发放给参与种植的村民,让村民几乎实现“零成本种植、稳收益入账”。

村民将采收的芥菜装袋(高冰婵 摄)
与此同时,在吉日嘎郎吐镇巴仁仓嘎查,另一种庭院经济模式也在蓬勃发展。走进巴仁仓嘎查,不时能听到清脆的鸡鸣声,原来是村民们利用自家空余院落,搞起了庭院养鸡。为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巴仁仓嘎查村集体出资,为150户常住户每户发放20只鸡雏,同时还配套发放了40斤饲料和麦麸,村民每只鸡的纯收入可达100元。
“我年纪大种不了地了,村里给的这些鸡真挺好,养大了不但能吃肉,还能卖钱增加家庭收入。”巴仁仓嘎查村民喜金花满脸喜悦地说。
庭院虽小,却蕴藏着大能量。它不仅成为家家户户的“避风港”,更成为群众的“聚宝盆”,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同时,庭院“种植、养殖”模式灵活便捷,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我们镇的庭院经济主打‘一村一品’、双轮驱动。比如四合福村推行芥菜轮作模式,村里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且回收,户均增收超5000元;巴仁仓嘎查则是春发鸡苗、秋收成鸡,户均养鸡收益突破2000元。”吉日嘎郎吐镇副镇长杨航说,今年全镇多数农户都发展了庭院经济,通过种植、养殖组合拳,技术、销售全兜底,让方寸庭院变成了增收宝地。(来源:开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