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竹脚手架在香港长期使用,并非源于落后,而是从经济性与环保性综合考量后的理性选择。
香港并无完全淘汰竹棚架的打算,当前竹棚占工程80%以上
首先,竹材价格远低于金属脚手架,运输成本、搭建成本以及维修成本均显著更低,对于建筑项目密集、成本压力大的香港而言,经济优势十分明显。
其次,竹子属于可再生材料,生长周期短、碳排放低,可自然降解,对环境影响远小于钢材,是一种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材料。
事实上,香港建筑行业之所以仍大规模使用竹脚手架,很大程度上或是基于民生与成本平衡的现实需求,而非技术能力不足。相较而言,竹脚手架轻便灵活,在高楼林立、土地狭窄的香港具有独特的运用优势,这也是其能够长期保留并普遍使用的重要原因。
因此,从经济效率与环保角度来看,竹脚手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是在安全监管和使用规范方面,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技术改进,以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
另外据悉,香港并无完全淘汰竹棚架的打算。今年3月,香港发展局发布备忘录,要求今后新建公共建筑项目至少50%使用金属棚架,以提升安全性。声明中称,金属棚架防火性能更佳,且更坚固耐用。但该部门补充说,并无完全淘汰竹棚架的打算,尤其是在工地环境狭窄等特殊情况下。
据《大公报》报道,在香港,当前竹棚占工程80%以上,金属棚架则占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