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冶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大岗村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特色民居与洁净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冬日和美乡村画卷。
大岗村位于风景优美的冶父山西麓,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冶父山环山风景线,全村共有耕地5000亩,山地4000亩。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组,总人口3474人,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4万元,经营收益121万元。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领办“冶父田园”专业合作社,自营1400亩,年产值超200万元。引进乡贤、新农人发展油茶产业,打造合肥地区第一个高标准油茶园,注册“冶父田园”“冶父山”系列茶油商标,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售4000余斤,增收30万元。收储破旧民房建成“麓西小院”“伴山茶社”等文旅项目,成立冶父山大岗文旅开发公司,与冶父山旅游公司合作运营“逍遥谷高空乐园”等村企联建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21万人次,以土地入股方式实现年分红35万元,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冶父山西入口售票年增收入15余万元。

大岗村。
走进冶山镇大岗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只见家家庭前有菜园,户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柏油村道净如洗。 一院一风景,一户一世界。昔日杂乱的农家小院,如今变身成为承载乡愁、充满情趣的“美丽庭院”。
在过去,冶山镇大岗村的村头巷尾曾是另一番景象。如今,通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并铺设新的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村里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竹篱笆围起的小菜园里,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角落里的几丛月季,在冬日暖阳下依然绽放。
此次整治行动并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方面,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彻底解决影响人居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立小菜园,村道设置太阳能路灯。环境变了,村民的观念和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冶山镇大岗村通过推行“积分制”和“美丽庭院”评选,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激发了村民参与整治、维护成果的主人翁意识。
“美丽庭院”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乡村产业的“新触点”。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借此发展起“庭院经济”,将方寸之地打造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如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如同散落在乡村的珍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正成为助推乡村旅游、促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冶山镇宣传委员唐英武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未来将致力于推动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将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相结合,让生态美景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庐江县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行走在庐江县的各个乡村,这样一幅洁净、宜居、和谐的田园画卷正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庐江县一方面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卫生厕所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工程,通过清理乱搭乱建、整治河道沟渠、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让乡村在整洁的基础上更具韵味。
近年来,庐江县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坚持走生态惠民、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的经济圈,打好河湖连通、生态修复的组合拳,源源不断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李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