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将在7年后波及大学生源,如何应对“学生荒”?
创始人
2025-11-20 21:36:28
0

本文与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联合呈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视觉中国

当前,少子化对小学阶段的冲击最为直接,随后将逐步传导至初中、高中,最终波及高等教育

文|《财经》记者 鲁伟

编辑|朱弢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人口发展出现新趋势:小学在校生数量已于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在2026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则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

随着少子化趋势加深,学龄人口变化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当作为“最后一环”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也将在7年后见顶,“学生荒”为何来得如此迅速?

事实上,生源萎缩的影响已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显现。2025年以来,多地陆续出现小学因招生困难而“停办”或“停招”的情况,部分地区启动教师编制缩减、转岗等机制。

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学龄人口呈现依学段递推的“排浪式”下降趋势。当前,少子化对小学阶段的冲击最为直接,随后将逐步传导至初中、高中,最终波及高等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人口结构变化将如何重塑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尤其是如何配置仍在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资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指出:“随着各学段人口陆续达峰,高等教育将在未来十年内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高校必须从战略层面主动调整资源布局,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他强调,出生人口下降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生源,部分高校可能面临招生与运营压力,甚至出现关停风险。因此,高校需提前谋划、优化结构、增强韧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深刻变革。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7年后达峰

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自2022年首次突破1000万,随后三年一直保持约3%的增幅。

对于高等教育人口达峰时间,已有多项预测。

视觉中国

2025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子季在《健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性投入机制》一文中提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前瞻性预测,2023年-2035年全国学龄人口总规模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幼儿园、小学学龄人口已从2021年和2024年开始下降,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

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此前也介绍,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32年之前将持续增加,未来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学位需求还将持续扩大。

有地方教育部门也对本地区的情况行了测算。2024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徽省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方案》中提到,安徽各阶段教育正面临“错位变动、梯次达峰”的形势,该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预计到2032年达峰,目前学位缺口巨大。

2025年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表示,北京市在读学龄人口高峰正呈排浪状冲击各个学段,目前的峰值已从小学逐步进入到初中和高中阶段,并逐年逼近高等教育阶段。

同在2025年1月,浙江省政协常委、民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毛伟民提供了更具体的数据:浙江学前段2020年达到高峰值200.84万人,小学段2023年达到高峰值411.37万人,初中段2029年达到高峰值206.11万人,高中段2032年达到高峰值189.63万人,高等教育段2035年达到高峰值191.22万人。

学术界对此也有深入研究。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任增元等人预测:中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24-2029年为平稳发展时期,2030-2034年为急剧攀升时期,2035-2040年为急剧缩减时期,将从2035年的8513.18万人下降至2040年的5888.48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还有十年左右的黄金增长期,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较为严峻的生源危机。”广西师范大学公众号此前发布文章称,未来15年-20年中国高等教育将从普及化的初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2035年前后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

多位专家认为,尽管具体达峰时间存在区域和研究上的些许差异,但共识已基本形成:高等教育资源布局需尽快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生源结构性转折。

教育资源当前不足但未来过剩

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正深刻影响教育资源的供需格局。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自2022年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数量与在校生规模持续下降。2024年,全国共有47万所学校,较上年减少2.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约2.86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500万人。

近年来,中国新生人口出现快速下降趋势,学龄人口规模快速收缩。2024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02,人口持续走低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间,全国出生人口减少832万人,降幅达46.6%。

整体来看,中国曾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出现生育小高峰,但2017年后持续下滑,2022年首次跌破10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转为负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张立龙等人此前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预测,学龄人口规模在2021年-2022年达到峰值约3.28亿人后持续下降,预计到2035年将降至2.5亿人,减少7800万人。

从区域视角看,各省人口变动差异显著,部分地区面临严峻的出生人口下滑压力。例如,山东省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峰值177万人,居全国第一,而2024年已降至64.9万人,降幅达63%。湖南、湖北等省份也出现类似趋势:湖南2024年出生人口为38.6万人,较2012年峰值下降60%;湖北2024年出生人口为31.4万人,较2017年峰值下降58%。

河南省2024年出生人口为76.2万人,较2016年峰值下降4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侃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导致师资和教学设施出现冗余,同时学生流动加剧、分布不均衡问题凸显。未来需加强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与人口变动相协调的公共教育服务机制。

中国学龄人口呈现“排浪式”波动特征,各学段生源高峰与低谷交替出现。当前,幼儿园和小学已显现资源过剩,而高等教育则面临“当前不足但未来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视觉中国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2024年已达60.80%,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需达到70%以上,意味着未来十年适龄受教育人口规模仍将增长。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曾表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十年内是一个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到2032年达到峰值之后,经历短暂高位徘徊,到2035年以后将开始下降,而且是大幅度下降,到2042年以后维持一个较低的规模,并保持平稳。这种生源变化,毫无疑问,对于高校办学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影响,对于招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最大变量。”

如何应对“学生荒”?

少子化趋势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打开了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的重要窗口期。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对此,怀进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将重点推进高校分类改革和区域结构布局;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超常规方式把头部高校、头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多种创新平台有效地集聚起来,推进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让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为长远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以强调科研导向、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

2025年9月,杭州市发布钱塘大学(暂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标志着该校建设进入新阶段。钱塘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交叉学科,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中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之路,始于201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南方科技大学。之后进入“快车道”——先后成立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理工类)、康复大学(医药类)、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

2025年高考录取情况显示,新型研究型大学受到考生广泛认可。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指出,这类高校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的创新,未来应成为高等教育生态中的“催化剂”“标杆”与“破壁者”。

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6月,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已达87所,覆盖31个省份,其中63所为近五年新建。

2025年3月,教育部单日批准设立9所职业本科院校,凸显出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却面临招生“遇冷”现象,反映出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2025年8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到,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姜全保表示,中国高校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基于近五年招生报考热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数据,系统识别需求持续萎缩、就业质量不佳的专业,实施招生规模压缩或有序撤并。另一方面,强化前瞻性布局能力,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重点布局大健康、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同时,在医学、护理、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中,将‘老龄社会’、‘长期照护’等议题深度融入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

姜全保还建议,高校应从“单一培养体系”转向“多元办学生态”,拓展发展空间;从“同质竞争”转向“区域协同”,推进高校分类发展等等。

“总体来看,在学龄人口陆续达峰的大背景下,高校的战略转型势在必行。面对这一人口结构变化,高校必须化被动为主动,从被人口趋势推着走的被动适应,转向以系统性教育改革引导人口与发展良性互动的主动作为。”姜全保说。

相关内容

做UI设计师学什么专业?小...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热门的话题:做UI设计师学什么专业...
2025-11-21 04:07:16
UI设计师需要的证书:别再...
嘿,你是不是也在纠结UI设计师到底需要哪些证书?别担心,今天咱们就...
2025-11-21 04:07:07
UI设计师薪资:从入门到高...
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超热门的话题——UI设计师薪资。你是...
2025-11-21 04:06:58
ui设计师国家考证要多久?...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小伙伴关心的话题:UI设计师国家...
2025-11-21 04:06:50
深圳UI设计师薪资:揭秘真...
嘿,你是不是也对深圳UI设计师的薪资特别好奇?作为一个在深圳混迹多...
2025-11-21 04:06:41
深圳ui设计师招聘:聊聊怎...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深圳ui设计师招聘那些事儿。如果你正想找...
2025-11-21 04:06:31
ui设计师的月薪大概有多少...
大家好,我是小张,一个在互联网行业混了几年的人。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
2025-11-21 04:06:22
旧韵与新潮相融丨爱普生微喷...
近年来,国风服饰逐渐从圈层文化走向大众视野,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文化...
2025-11-21 04:05:52
淮南塔吊配重钢砂精准检测与...
在工业配重材料的细分市场中,塔吊配重铁砂与配重钢砂作为关键功能性填...
2025-11-21 04:05:22

热门资讯

做UI设计师学什么专业?小白必...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热门的话题:做UI设计师学什么专业。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想转行或者刚...
深圳ui设计师招聘:聊聊怎么找... 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深圳ui设计师招聘那些事儿。如果你正想找一份UI设计的工作,或者对这个行业...
如何解决不同行业钢结构需求难题 电力铁塔的多样应用场景 电力铁塔是支撑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钢结构设施,有自立式、拉线式、跨...
“苏神”完成最后一跑!或将转型...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赛场迎来最受关注的比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众所周知,本届...
福耀玻璃(03606.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0日南向资金减持13.36万股福耀玻璃(03606.HK)。近5个交易日中,获...
亚洲水泥(中国)(00743....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0日南向资金减持3.7万股亚洲水泥(中国)(00743.HK)。近5个交易日中...
券业首例“一吞二”,汇金系有了... 图源:图虫创意 券商行业迎来里程碑式整合。 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三家券商同步...
闻泰科技:回应荷兰暂停对安世行... 【闻泰科技回应荷兰行政令暂停实施事宜】11月20日,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留意到荷兰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大...
中铁一局申请控制灌注桩混凝土超...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
泸州市门窗品牌推荐 | 门窗如... 泸州市门窗品牌 需精准适配长江、沱江沿岸多雨潮湿气候,既要抵御汛期江水倒灌带来的渗水风险,又要应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