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现存最大的神庙是位于底比斯的卡尔纳克(Karnak)神庙,这里供奉的神祗是古埃及的太阳神阿蒙。
据说,卡尔纳克神庙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60年至公元前1926年的第十二王朝,先是上埃及法老萨努赛一世(SenwosertⅠ)在这修了一个小圣堂,供奉底比斯神系最大的“阿蒙神”。
后来神庙不断扩建,特别是在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期间,神庙的扩建工程达到顶峰;一直到托勒密王朝,先后有五十多位法老在此扩建修缮 ,持续时间长达近1600年,也因此成了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建筑群。神庙群的俯瞰图如下:


难得的是,这上千年的扩建,始终是围绕着阿蒙神庙的中轴线展开的。神庙平面图如下, 这条红色的中轴线从阿蒙神庙的正中穿过。


那么,这条中轴线有什么特别的吗?
当然。
每年冬至(约12月21日)的时候,太阳就会从太阳神阿蒙的神殿中轴线正中位置升起,阳光穿越整条中轴线,照亮排列在中轴线两边的狮身羊面像。
如下图所示,冬至的太阳照在阿蒙神庙的中轴线上。



这种把建筑轴线对准冬至日出方位的做法,源自中国。
我们可以拿与最早卡纳克阿蒙神庙年代(据说距今3900年)距离最近的两个中国建筑群来比较。
一个是山西陶寺遗址,距今4300年左右,这里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宫城,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的年代比古埃及的卡纳克神庙早了几百年,但是设计理念却竟然惊人相似。
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观象台,经研究可以从这里精准观测到冬至日出时,太阳从塔儿山顶升起,阳光精准穿过观象台的缝隙。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建筑群则是陕西石峁遗址,同样和陶寺遗址一样建于大约4300年前,面积达到425万平方米,相当于600个标准足球场,是卡纳克神庙建筑群面积的二十多倍,是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址,被誉为“华夏第一城”。这座遗址的东门,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被誉为“华夏第一门”。
就在这“华夏第一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串祭祀坑,并发现这些祭祀坑的连线与夏至的日出与日落方向有关。截图如下:

抱雪斋则指出,石峁遗址东门两个墩台确实指向夏至日出方位,但同时也指示着冬至日落方位,而东门的四个祭祀坑连成的直线则精准指向了冬至日出方位,如下图所示:

抱雪斋还指出,石峁遗址东门的4号和6号祭祀坑之间,还埋着一个冬至祭天专用的玉璋,证明石峁遗址东门的营建特别指向了冬至日出。详见下文与下图:

那么,问题来了,古埃及的神庙和中国的宫殿建筑,为什么都对于冬至的日出方位如此着迷?
这当然是因为它们的建筑设计师,都是同一波风水先生,掌握的是同一种风水堪舆术。
所谓风水堪舆,涉及到堪天舆地,当然对时间和地点有特殊的讲究。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里太阳最短,立杆测影的日影最长的时间,在中国古代称为“日南至”。
冬至这一天,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起点和原点,是一“岁”的起点,是历法中最重要的日子,没有之一。
在冬至这一天祭天,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有人会说,古埃及文明会不会碰巧也发明了这种崇尚冬至日出的传统呢?
碰巧当然可能会。
不过,看看卡尔纳克神庙里的太阳神阿蒙的雕像吧。
这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而是一个妥妥的东亚黄种人。
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中国南方人。

古埃及的太阳神长成这个中国人的样子,该不会也是碰巧了吧?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