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出圈’记”系列报道②
从“书架”到“生活” 湘乡市农家书屋焕新颜
全媒体记者 何兴安
从“单一书架”到“复合空间”,从“门可罗雀”到“打卡热点”……为了管好、用活297家农家书屋的39万余册藏书,湘乡市按照“书屋+”创新理念,积极推动农家书屋由单一阅读空间向复合型服务平台转型,激活了乡村文化空间的生命力。
在金石镇金石村,“书屋+邮政驿站”的组合成了村民的“便民站”。往日单独的邮政银行网点里,新增了两排书架,村民取快递时能顺手借本《家庭医生》看一看;在泉塘镇双江村,书屋搬进了邮政快递点,包裹与书籍“作伴”,让等待取件的时间成了“阅读时光”。
棋梓镇的“书屋+”则更添诗意。石潭村鹅婆山生态农场的民宿里,“农家书屋”一角临窗而设,游客放下行李就捧着《湘乡风物志》读得入神;在山枣镇洪塘村青竹小院,农家书屋则和直播带货点成功“嫁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看书、拍照,来小院游玩的客人茶余饭后也乐意捧一本书瞅一瞅。
类似的“书屋+”场景,在如今的湘乡农村并不少见。如,白田镇白田村把书屋搬进了乡贤馆,毛田镇坪花村、泉塘镇泉塘村等则和邻近的学校联合在书屋中开展书法、印染、高跷等周五特色活动,探索出“书屋+学校共建”新模式。
据介绍,湘乡市农家书屋涌现出的新场景,源自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结对共建机制。今年,湘乡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激发农家书屋的潜能。同时,该市安排66个部门为共建单位,围绕“赠送一本书、共读一本书、分享一本书”,点对点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在东郊乡浒洲村书屋里,墙上的“积分兑换墙”贴满了村民的名字:读一本书积2分,参加一次分享积5分,10分能换一袋洗衣粉。“以前书屋没人来,现在周末人逐渐多了起来。”书屋管理员笑着说。虞唐镇长青村、复兴村和中沙镇梅龙村等则在周末常态化开展少儿文学共读、非遗传承等活动,以多样化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推动“爱读书”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湘乡市还着力打造“涟水之声”阅读朗诵品牌,最近两个月分别举办了“声动涟水 诗颂中华”公益朗诵会和“民族英雄刘锦棠”分享活动,迄今已举办100期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涟水之声 为爱发声”项目获评湖南省“雷锋家乡学雷锋”文明实践A类品牌项目。在“阅见湖湘”经典阅读大赛总决赛中,该品牌选送的情景讲述《黄公略将军》荣获全省第16名,充分彰显了湘乡全民阅读的扎实根基与丰硕成果。
书屋变化后的成效,就藏在村民的口碑里。“为孩子们提供精神的食粮、文化的港湾,真是件大好事!”“点亮心灯,我也想去!”——网友的留言,成了最朴素的肯定。中沙镇梅龙村的艺术家藏馆书屋、虞唐镇长青村的立人书屋被媒体报道后,不少人慕名而来。长青村的志愿者管理模式,更带动周边8个村建起“志愿者书屋”。湘乡农家书屋的“破圈”,不仅让39万册藏书“活”了起来,更让文化成了乡村振兴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