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726和823两次大规模罢免行动遭遇惨痛失败后,民进党内部随即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党内外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要求民进党必须为这场耗费大量社会资源的政治运动承担责任。舆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关键诉求上:首先是要求党主席赖清德引咎辞职,其次是呼吁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下台,第三是要求卓荣泰领导的内阁集体请辞,最后则是主张民进党党团进行彻底改组,并要求资深立委、党团总召柯建铭交出权力。
最终的处理结果颇具戏剧性:赖清德不仅毫无辞职之意,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柯建铭。因为这场政治风暴的始作俑者正是柯建铭,赖清德试图借机逼迫这位党内大佬退场。然而面对压力,柯建铭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韧性,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对任何要求其辞职的声音都置若罔闻。这场权力拉锯战最终以赖清德的妥协告终,他不得不公开呼吁党内停止内斗,要求各派系立即收兵,并特别强调:柯建铭并非罢免失败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就来找我!
获胜的柯建铭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高调宣称自己赢得了民进党版的马王政争,甚至以古今奇男子自居,宣布将坚守总召职位直至明年2月1日任期结束。这场政治风波最终只牺牲了林右昌一人,其他核心人物都安然无恙,党内权力格局基本维持原状。
9月12日,赖清德出席台湾三军士官联合开学典礼时发表了耐人寻味的讲话。他一方面强调和平无价,战争没有赢家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声称对和平要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主张真正的和平必须依靠实力获得。这番言论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玄机,他刻意回避了以往惯用的'两岸互不隶属'等刺激性表述,转而采用相对缓和的措辞。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在讲话中还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声称区域扩张主义不仅是台湾面临的问题,更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民主国家共同的安全挑战。他故作姿态地表示,只要大陆能够以对等、有尊严的方式对待台湾,台湾愿意展开交流合作。这种表态看似放低姿态,实则暗含条件,充分暴露了其政治算计。

分析人士指出,赖清德的态度转变主要源于两大现实压力:首先是大陆在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强大军事实力,让岛内包括台独分子在内的各界人士都清醒认识到台独的不可行性;其次,民进党倚仗的美国已多次明确表态不支持台独,美国防长更公开表示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在这种背景下,赖清德若继续挑衅,只会加速大陆推进统一进程。

与此同时,针对大陆宣布在黄岩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决定,台湾外事部门竟公然发表不当言论,诬称此举是非法单方面行动,并妄言可能引发区域争端,甚至叫嚣要与菲律宾等国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这种言论充分暴露了台独势力挟洋自重的丑恶嘴脸。
历史事实表明,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当年台湾当局的消极作为密不可分。例如被菲律宾非法占据的中业岛,正是因为当年台当局主动弃守才让菲律宾有机可乘。如今大陆正依法推进南海问题解决,而台当局却在黄岩岛问题上跳出来指责大陆,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不仅可耻,更暴露了台独分子破坏国家主权完整的险恶用心。
从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台湾政坛正面临深刻变革。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日益公开化,其两岸政策也在内外压力下被迫调整。但无论岛内政治人物如何表演,都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都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