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11月1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消防救援局在对大峪街道一餐饮单位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南侧储存间内,顶部照明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裸奔”的电线与可燃物“危险邂逅”,检查人员要求餐饮店立即进行整改。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发现餐厅储存间内,顶部照明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门头沟消防供图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介绍,任何电线在使用中都会因老化、磨损、绝缘层龟裂或接头松动等原因,存在发生短路、过载产生电火花的风险。餐厅储存间吊顶内空间通常密闭、通风不良,且极易积聚粉尘、油渍、蜘蛛网等可燃物,形成绝佳的“着火温床”。当电火花迸发,直接溅落到下方及周围的可燃物上,初期阴燃可能不易察觉,但一旦发展成明火,火势将迅速通过吊顶内的可燃材料和“裸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明确规定:“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吊顶内时,应采用穿金属导管、封闭式金属槽盒等防火保护措施。”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解释,“穿管”的核心目的并非简单地规整线路,而是为电线构筑一道“物理防火墙”。将电线穿入金属管或封闭槽盒内,不仅能防止电线绝缘层破损后直接与可燃物接触,还能在电线发生短路时,有效将电弧火花隔绝在管道内部,阻止火势蔓延;管道还能为线路提供物理保护,避免其被意外损坏或啮齿类动物啃咬,提升用电安全系数。
门头沟区消防救援局提醒,各单位应安全用火用电,切勿私拉乱接电线,避免线路过载、老化;明敷的电线必须进行穿管保护,尤其是在吊顶、夹层等隐蔽空间,绝不能图省事让电线“裸奔”;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发现绝缘层老化、破损、接触不良等问题,要立即请专业电工维修更换;及时清理电器设备、燃气灶具周围及吊顶等隐蔽空间的可燃杂物,消除火患赖以生存的“土壤”。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